今天我在群里说过,我们分身术小组何去何从?可可酱说建议保留,把自己觉察到的填表交流,关注触发器。我也很赞同,因为一个习惯的养成,短期是21天,我们分身术训练营才7天时间,期间大量的学习、思考、整理等,已经有了新的学习习惯。如果突然就没有目标了,很可能之前七天的技能积累就弱化。
结营作业我也说我是来习得技能的,分身术就是我要习得的,通过填表察觉小我,做到积极主动。技能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练习,为此,我有必要把训练营后的标准也制定下来。就是每天一张表,还有自我分析。
今天的表格:
分析:
上面这表,是关于信念的表格填写。因为一件事,就是我叫做油饼的食物,有人叫他披萨。这就是我的认知,觉得别人说的和我的不一样,我就想去纠正他。回头看是有些不对劲,但是当时就是想说。
为什么?我是要逞口舌之快吗?我是要显示我对他错我比他见多识广聪明吗?我觉得这就叫油饼,叫其他的都不对。那么举个例子,番薯,南方也叫山芋,北方叫地瓜,红薯(不严格的南北方)。那么一直叫“地瓜”的人就可以说别人称呼“山芋”是错的吗?
这样看来,我是触发了“应该”的暴君,这个错误的信念。来源于我的环境影响。其实细分下来,是“应该的暴君”里面应该“叫”什么的错误信念,这其实是“名”。殊不知《道德经》里道经开篇就讲“名可名非恒名”,说的是万事万物你可以给它命名,也可以不给它命名,你取的名字可以变化无穷。这样看来,这种“恒名”的信念其实很普遍,所以才会有很多人用非恒名来运作,也就有了商业利益在里面。比如维生素片,只要几元钱就一瓶。但是换了包装之后成为“脑白金”,就卖到身价翻十倍。其实就是换了个名字和外壳,加上广告宣传,然后就成了礼品市场的长年畅销品。比如学校考试,家长们就认为考试分数高才是学习成绩好,然后就拼命想要自己孩子学习分数往上提升,很多补课培育机构也应运而生,数数一个学校旁边有多少培训班在运行,你就知道这个市场多么火热了。
以上我的错误信念来自哪里?我的生长环境使然。这是迁移过来的,我知道一些但是还不够多,所以我的环境影响,限定了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且关键是我的思维一根筋,简化思考也有。其实不然,一个人今天他可以是老师,明天他就是学生。医生给人治病,但他生病也就是病人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可能就是我等一直重复的模板。究其原因,是认识事物局限在一点。这是认识的不足,也可能是思维的单一。
如何去破解这个问题呢?分身术给我们输入了正确的模型,白兔爱飞蛾。我需要的是“飞”,即灵活性。即是做事灵活,也是思考问题灵活。
但是如果我碰到同我一样的小我,会如何?对方会说,“凭什么它就叫油饼,我一直叫披萨怎么了”?这是 另一种“应该”,“凭什么不”这是反问,对于信念的执着只会更加偏激,因为反对一个信念它需要更多能量,内耗也更大。
所以我还是要开拓眼界,更要练习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思考局限,及时记录我的触发器因子,通过修炼来走通过不去的坎儿,绕太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