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有些疑惑,一位学长指点我琢磨下深淘滩,低作堰的道理。
这句话出自我家乡的一座世界级的建筑奇迹——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251年,由李冰父子开凿,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灌溉着成都平原,是世界上保留至今仍然在服务的水利工程。能够服务到今天,都是因为最精华的六个字——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中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下的一段内江河道,每年洪水过后这里会有沙石淤积,必须岁岁勤修。“深淘滩”就是指每年岁修时,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为此,相传李冰才在河床下埋石马,明代起改埋卧铁,作为深淘标志。“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切忌用高作堰的方式在枯水季节增加宝瓶口的进水,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洪水季节会造成严重淤积,使工程逐渐废弃。
以上来自百度,以下是说说启发——
1、若要规划得当,要研究对象的规律,着眼于长远的利益。治水,并非除患,还要得利。然而水势月月年年不同,要记录变化,总结应对规律。治水得利,不是得一时之利,而是长远之利,要保证长远之利,就要设计出能够动态调整的方案,能适应不同水势规律的方案,能长久运作的体系,而非涸泽而渔。
2、规划要考虑执行。执行策略如果太刻板,就不能适应动态变化,无法应对突发状况。执行策略如果可变因素太多,又容易跑偏,因人废事,很难长期保证效果。整个都江堰水利,执行策略中的可变因素,就两条,深淘滩、低作堰。且有可视化的标准——石马、卧铁。重点突出,检测方便,标准统一。
3、得利与分利。引水灌溉,这是人向天地争利;分水导流,这是人对天地敬畏。深淘滩,低作堰,不是灌溉水量越大越好。深淘滩,不是越深越好,水太多,就造成涝灾,撑死自己。低作堰,如果堰太高,就会造成淤积,工程维护工作难度加大,难以持续运作。留有余地,够用就好,戒除贪婪之心,戒除过分的欲望。否则,一时的贪婪,轻则自作自受,重则受自然的惩罚。
4、天道酬诚,人道酬勤。天道酬诚——人敬水势,遵循规律建设水利工程,这是对自然的诚实,而非索取无度,所以,千百年来都江堰造福成都平原。每年的工程维护工作,勤勤恳恳,做到标准,深挖滩,获得足够的灌溉水量,低作堰,保证不过多蓄水,这是积极主动,从自己做起,自律自强,先自助,再天助。
引申到行动上——
1、很多事情,都是先计划,再行动。常常以为事情小,就跳过计划和演练的环节,结果虽然没有减分,往往也没得到加分。有些工作比较大,想了又想也不明白,拆开计划,实施,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大范围变成小范围,分段计划,分范围计划。
2、顺势,而非造势。造势太难,时势造英雄,顺势而为。然而,形势的本质,往往被噪音干扰,明显的答案但可能是噪音,沉默不语的可能是静水深流。识别大势,也是遵循规律,顺着发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能开锁,就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拿错了钥匙,用力再大,也造不出锁开的势。
3、什么是都挺好。都江堰造福千年,背后是工程维护者们,千年不断的掏滩和作堰工作,千年的取舍有度,千年的标准如一。反求诸己,日有寸进。张伯苓校长,首倡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背后的原理,与深淘滩低作堰,仿佛也有几分共鸣。深淘滩是能,低作堰是公,能是能力也是取舍,公是他人也是敬畏,允公允能,才能日新月异,长长久久。
多谢学长指点,深淘滩,反躬自省,低作堰,模式设计,得利分利忘利,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