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接洛阳市教研室的通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分校美茵校区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前最后的磨课。参加磨课的有洛阳市教研室教研员朱爽和洛阳市各区的教研员。在这次磨课活动中,我执教的依然的是以《示儿》为主题的这一组群诗阅读。这一节课的主题确定体会——读爱国诗,品赤子情。
讲完这节课,各区的教研员提出了很多意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对《示儿》的解读不够深入。《示儿》中不仅有悲伤之情,更有令人拍案而起的豪情在内。一个诗人,终生不得志,然而在临终的时候,却依然念着祖国的统一,对祖国的前程充满了希望。“万事空”中不放在心上的是自己的名利、财富等等,而放在心上的却是国家的未来。从这一组对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不能仅仅的理解为悲伤。
二、群诗教学内容多,一节课下来,似乎每一首诗都没有讲透,重点不够突出。既然以《示儿》为主题来进行教学,就应该把这一首诗讲透。否则后面的根据理解说出“悲”中的深刻含义这一个小练笔,学生是写不出来的。
三、拓展的人物生平和背景资料中书面语太多,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这些内容应该加入老师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的话,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借助这些背景资料来理解诗词。这些背景出示的时机也应该再考虑,在上课前,以厚重的铺垫。为环节出示的这些内容,在学习《示儿》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已经想不起来了。应该把这些内容穿插到学习的内容中去,而不是单独的出示在学习之前。
四、对《示儿》一诗中“悲”的拓展理解,不应该那么绝对,肯定的说这首诗就是为国家而悲,那首诗就是为民族而悲,其实每一首诗都包含了多方面的含义,国家和民族是不应该割裂开来讲的。
五、要重视听学生说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继续接下来的教学。而不是牵引着学生,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走。
六、对《示儿》一诗读的层次不够。除了读书,背上更应该读出悲愤,悲壮等多层的含义。
七、课堂中三维目标要充分落实,不仅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关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结合各区教研员提出的意见,我又一次对自己的课进行审视。我的初衷是以《示儿》为主题的一组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课和一篇课文的阅读不是同一课型,其教学关注点是不同的。
1.群文阅读讲究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更多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其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精讲细读。它不是为了把某一篇课文学熟学透,而是要用这篇或者一组文章为工具,让学生的分析、对比、讨论中实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
尽管“群文阅读”不像一篇课文教学那样,能让孩子对朗读、字词句练习、文章思想的把握等掌握的那么精细,可孩子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多篇优美的文本,而且这些文本或议题相同,或表达方式相同,或情感抒发相同,可以让孩子们在多文本中去发现、去探究、去总结,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海量的知识信息。它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
2. 群文阅读的课堂是教学策略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更讲究的是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在海量的知识中汲取知识,提高技能。我所进行的尝试是想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单篇教学的细腻,用以诗解诗的方式,既丰富阅读,又通过多文本的阅读来实现对主题诗词的深刻理解。我想要把一节课教学的精讲细读和群文阅读的海量阅读结合在一起,无疑是左右为难,难以两全。因为这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课型。但我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有益的,值得的。
3.在这组诗歌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抓“诗眼”的方式以点带面来理解全诗,中间还贯穿了“结合背景和人物生平”以及“以诗解诗”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很难,可能不太适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但进行这样的尝试,要学生拥有这样的意识,有过这样的尝试,在他们以后在阅读体验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运用。一节课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以掌握这样的阅读策略,多进行几次这样的阅读训练,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掌握,学生是不是就可以超越自己的阅读水平,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阅读?我觉得这样的尝试还是有意义的,哪怕学生没有掌握,但多文本阅读课堂中海量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