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六.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君子思不出其位。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近来在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没能做到。”使者出去之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呀!好一位使者呀!”

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一个人的行为特别的感动,大力赞扬的时候,都是在这个人出门以后。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和孔子是朋友,孔子特别喜欢他,而且蘧伯玉这个人在历代贤人的记载中,评价都非常地高。他活到60岁的时候,觉得前面59年是错的,活到50岁的时候,觉得前面49年是错的。所以,蘧伯玉是一个特别喜欢反思的人。

蘧伯玉派使者来拜访孔子,孔子就问使者,先生进来在做什么呀?

使者说:夫子每天都不断地反身自省,希望自己的过错变得越来越少,而且还没有做到。

为什么使者说完这句话,孔子就大谈这个使者好,蘧伯玉遇到这样的使者真是大幸呢?

因为,你要说一个人的好话,你要替你的老板说好话,你也得能说到点儿上。知音难觅,蘧伯玉希望树立一个不断反身自省的形象,那他的使者得能够知道这件事,但是很多人抓不住这样的重点。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老板,自己的雇主到底希望些什么。再大肆宣扬地话,非常容易让这些老板、雇主一类的人物感到尴尬至极。

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懂你,他能够概括出你的价值观,他能够概括出你真正最重视的东西是什么,而且这时候还饱含着谦虚。我们不要给自己的老板或者雇主增添麻烦,我们应该跟他的形象保持一致,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塑造一个更加谦和,更加好学,符合他价值观的人设。

我们现在特别流行一个词叫“打造人设”,因为有了人设,在互联网上才比较容易传播。所以,蘧伯玉这样的人设,就是寡其过而不能也的人设。

我们现在无论是给他人打造人设,还是给自己打造人设,我们的内在和外在都应该是一致的。我们只有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件事情,我们才能从外在表现出来,跟他相一致的这个形象。

但是,如果为了打造人设而打造,帮你去宣传的这些人,也就是这个使者的角色,就未必能够抓住这个核心重点,最后这个人设就会崩塌。

这就是内外一致的重要性。

所以,孔子很欣赏这么一个会说话的使者。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说:“不在个职位上,就不去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曾子说:“君子所思虑的不越出他的职权范围。”

《泰伯篇》中也出现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指的是我看着你做错事,出问题,只要不归我管,我就不操心。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核心含义是说:你不需要越权,去焦虑。你应该努力地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儿。不谋其政,不代表着你不可以提建议,不代表着你不可以帮忙。所以,你依然可以帮忙,可以沟通。《责任病毒》里就讲:怎样能够更好地在组织内部去共享领导责任。

曾子在这里补充了一句:君子思不出其位。就是说,君子思考问题,要在你的位置范围之内去思考,

但这句话实际上是很难介定的。因为一个位置到底有多大,那些事情需要你操心,哪些事情不需要你操心,有没有可能一个小小的处长,突然想明白了一个解决大问题的方法。这些,想一想都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这里面的“思“,樊登老师说,他的理解不是”考虑“,因为匹夫尚可忧国忧民,想一想并不成问题。而问题应该是,你不应该为这件事情而焦虑。

因为一旦焦虑,自己就会有愿望达不成的委屈感,再到处申冤求告,这个就过分了。

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儿,不用为自己控制不了的事而过分地焦虑。这个就做到了“君子思不出其位“。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地,你的影响圈下了足够的功夫,关注圈里面的事情慢慢才会得到处理。但如果我们把精力全部都放在关注圈里面去,我们的影响圈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