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突发一个想法,觉得可以多少解释人们,或者至少是我,的迷茫困境。那就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走路看手机。
以前有过专门的公益短片,用其实并不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智能机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之间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因为注意力都在手机上,小伙在女朋友旁边消失、母亲在孩子身边消失、儿女在老人身边消失等等。这两年类似的宣传少了很多,可能大家一方面发现这种呼吁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意识到这个短片本身也要依靠智能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它本身成了它所反对的。那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吗?几乎不能。这种公益性质的内容,因为受到宣传费用的限制,往往主要靠人们的自发传播。现在又有什么自发传播能越过智能机来造成大范围影响呢?
所以智能机的使用是必然趋势,两千后们已经几乎没人会考虑智能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一大部分就是通过移动网络在维系。同时正是因为这种适应,这反倒不影响他们线下聚在一起玩个剧本杀、唱唱歌、喝喝酒、拍拍照之类的行为。这几乎可以看做是人类的一次超快速进化。套用更早之前的一个词就是“互联网原住民”。
我们的下一代恐怕已经无法想象没有智能机的日子要怎么过。就像我们难以想象父辈们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一样。我小时候家里还在用粮票,小小薄薄的一张,用不同颜色区分面值。其实不用回溯那么远,十年前我用的手机功能还没到能使用地图软件的程度,当我一个人凭着一个地址一张嘴第一次出现在一个上海弟兄家门口时,他惊讶地说你居然没给我打电话自己找到了。再看看现在,我在学校里问人家篮球场在哪还被误会是要搭讪。
扯远了。这根走路看手机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回到没有智能机的时代。那时候人们走路的时候都在干嘛呢?我觉得无非三件事:聊天、感受、思考。有人说我走路时在背单词或者听歌,我把这归入思考和感受里。因为没有别的选项,我们下意识会做这三件事,并在这个过程中,跟身边的环境和人发生关系,这样我们活在当下的环境中。
走路看手机的时候,我们就错过了当下,活在手机的内容里。不管是公众号、小说、视频还是其他什么,往往都比当下周围的环境,比如地铁通道、比如身边的大树或者素不相识的行人,要更有趣和吸引,这是商家们绞尽脑汁花大力气才做到的。于是我们与所处的环境脱节,又偏偏要强调活在当下。这种偏差会让人迷茫,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我有个小小的打算,就是走路的时候不看手机。也算是惜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