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有大小四百多个角色中,每个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大人物除了人们熟知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这样的角色,其余的都是小人物,而刘姥姥更是小人物中的小人物,甚至连一个小丫鬟都比不上,正是这“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让人印象深刻,正是这不起眼的刘姥姥,见证了这偌大的荣国府的兴衰历程,正是刘姥姥式的人物造就了历史。
正所谓:千奇百怪各不同,只有大智大愚长久远。
01
滑稽的语言艺术
蒋勋说:“丑角常常是文学和戏剧里的救赎,他会让你感觉到其他生命沉沦萎靡到没有生命了。”
刘姥姥逗笑大观园中的富家子弟,用尽毕生“才华”对上级锦阁的酒宴贾母引经据典、文雅在行的所行酒令,引出她“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楼瓜”之类的侄俗巧对,很多学者都觉得刘姥姥是个丑角,是作品中的开心果,正是刘姥姥的存在,正是刘姥姥令人发笑的语言,乡间淳朴简单的特点才使得与荣国府里的权贵形成鲜明的对比,贾府家财万贯也不及刘姥姥一个银两都没有这样的人活得开心自在。
作品中对于刘姥姥滑稽语言描写颇多,比如一进荣国府时连连“点头顺嘴念佛”,见着凤姐面前一个劲!说些“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你老拔一很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在丫鬟给她头上插花时说“做个老风流”等不得体的话。
02
刘姥姥有着老实、粗朴的庄稼人本色,同时又谙于人情世故,又善良又狡黠,这样一个朴实的人物能在深厚的大观园立足根基并且得到贾母的欢心,与她自身的公关交际能力有很大的联系。
从一开始刘姥姥为穷困潦倒的女婿出谋划策到荣国府求救济,刘姥姥的交际能力就已经凸显。
面对周瑞家的提问,刘姥姥也会见风使舵地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颇为奏效。周瑞家听了自然满心欢喜,这才得周瑞家的联络王熙凤,使得刘姥姥顺利功成身退索得二十两富贵人家的“汗毛”。
刘姥姥的处世经验丰富。在来荣国府之前,她就已经做好准备,清楚哪些人对自己的用处,知己知彼,因人而宜,采取对策。第二次进大观园带来了富家子弟吃不到的农村野味,正投了贾母和王熙凤的缘,得到在大观园住了两晚这样的优待,看尽了园中美景,享受了富家人的奢靡生活。在众人用餐时,刘姥姥面对王熙凤和丫鬟的合伙戏弄,拿着奇重无比的筷子也只是笑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刘姥姥能屈能伸,逢场作戏收买了众人,赢得大家的欢心。
最后在贾家败落时,有气无力的王熙凤在临死之前深情地托咐刘姥姥:“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刘姥姥情深义重,知恩图报,立马出城为王熙凤消灾。多年后救得巧姐性命,了却王熙凤的遗愿,也还了王熙凤当初的救济。这些细节尽显刘姥姥一个山间老妇的善良和知恩图报,这是刘姥姥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正是该形象令人揣摩、经久不衰的理由。
03
丰富的人物性格
刘姥姥在大多数的红学所加上的人物形象皆是憨厚善良,简朴粗犷这样的特点,但其实刘姥姥是有多重人格的。
首先刘姥姥是封建主义的化身。由于乡下的封建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刘姥姥身上有着浓烈的封建主义色彩。比如张口闭口的长命百岁,比如当凤姐感觉不舒服时,刘姥姥捣鼓了几句,凤姐就感觉好多了,再比如王熙凤临死前,刘姥姥依然把一个人的生死寄托在庙里的菩萨身上。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旧时社会人们封建迷信,屈于信佛信神的狭小圈子,也暗示着旧社会迂腐封建的社会风气。
其次刘姥姥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对于这个乡下来的“穷亲戚”,她带来了乡间的农家菜和土话,引得众人欢笑,让平日里死气沉沉的荣国府增加了些许乐趣。作为一个简朴的乡间老妇人,她只是想着安度晚年,不敢奢求荣华富贵,荣国府的每一件东西都让她难以置信,但她并不追求,拿到救济钱马上就回家买地种田,继续她的农民生活。当初在荣国府里什么都不是的二十两在刘姥姥手中成了救命钱,也就是富贵人家的“一根汗毛”救了一户庄稼人家一家老小。这种贫富差距更加烘托出农民阶级的淳朴和难能可贵。
大观园里的小姐少爷自命清高,看不起这个乡下来的刘姥姥,就连地位低下的丫鬟也不用正眼看刘姥姥,但正是这不起眼的刘姥姥,见证了这偌大的荣国府的兴衰历程,正是刘姥姥式的人物造就了历史。最后《红楼梦》里的任何人物都没有刘姥姥过得成功自在,刘姥姥才是那个才情最高的人。
小人物有大智慧,不可轻视身边任何人,谁都不可能保证笑到最后。《红楼梦》的很多人物都值得细细品味,读懂这部旷世巨作便也悟懂了人生。
—关于作者—
文青,一个执着写作,摄影的青年
如若相遇,何其幸运,感恩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