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畔桃花路

《与山有约,与桃花有缘》改编版


柳泉口的桃花又开了,第三届桃花节的红绸在秦岭山风里飘着,像极了黎大姐嫁过来那年,盖在新被褥上的喜帕 —— 边角绣着的金线桃枝,被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从西安往南走五六十里,沿环山公路拐进秦岭余脉的褶皱里,这片桃林铺在山脚下,黎大姐的家在桃林尽头第五生产队,院门口那棵老桃树,是吴大哥当年亲手栽的。

今年刚过六十的黎大姐,不像山里人印象里的 “老太太”。这会儿她蹲在西安的阳台上,给小孙女吴萌梳小辫,粉绸带绕到第三圈时顿住 —— 二十年前,她蹲在桃树下给庆柳扎红头绳,小姑娘总往桃枝上蹭,花瓣落进衣领里直笑。吴萌攥着《道德经》念 “道可道,非常道”,黎大姐刮刮她的小鼻子,这模样和吴彤刚学话时一模一样:攥着书角念错 “德” 字拼音,却偏要跟着国学机扯嗓子喊。

吴彤出生那年,黎大姐从城里 “请” 回红漆木壳的国学朗读机,摆在八仙桌中央,旁供着粘了胶带的孔子像。新生儿小床推在机子旁,朗读声裹着奶香漫进墙缝。等吴彤会指字,黎大姐就抱她坐在凳上领读,不懂 “大脑皮层发育”,只信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困了就用热毛巾擦脸接着教。后来小孙女取名 “吴萌”,盼她像桃枝冒芽;大孙女 “吴彤” 谐音 “梧桐”,她总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寒假办 “童萌学堂”,吴大哥写木牌时,特意把 “童” 字的 “立” 字旁写得直挺挺。

没人知这 “国学老太太” 年轻时差点嫁不出去。黎大姐是 “地主家三丫头”,爷爷是富商,父亲是大学生却被贴 “臭老九” 标签,连她升学就业都受牵连。二十四岁时,嫂子介绍她认识吴大哥。见面那天,吴大哥穿发白中山装,攥着热红薯塞给她:“俺家地平,不用背麦捆,嫁过来俺天天拉水。” 黎大姐捏着烫红薯,看他额角的汗,红了眼。

结婚是腊月最冷的天,北风卷着雪粒子。吴大哥用架子车拉她上山,上坡时弓腰卷裤脚,车辕子压红肩膀。黎大姐裹着红棉袄攥紧衣角 —— 先前怕身份被嫌、怕日子苦,见他背影竟不怕了。可到吴家还是愣了:五间瓦房立在荒滩,树枝钉的窗 “吱呀” 响,后墙根有野狼出没。夫妻俩借了一千八百九,还借了 “高利贷”,在瓦房开副食加工厂。黎大姐抱五个月的庆柳,和三个姑娘揉面烤面包,孩子哭了就放面粉袋旁接着忙。

每天天不亮,吴大哥拉几百斤水回厂,勒紧腰带把车辕架肩上;白天骑车送面包,本子记着 “张家十个、李家五斤”;黎大姐中午揣俩馒头回娘家,半夜总摸向身边,惦记没盖严的面粉袋。冬天穿堂风冻裂姑娘们的手,黎大姐烧热水让她们泡,自己接着揉。开春生意好转,秋天二儿子出生,妹妹灵之说 “叫创新,跟堂哥开拓凑一对”,吴大哥拍着炕席笑:“好!”

等孩子要上小学,夫妻俩关了厂,扛铁锹选了三亩坡地栽桃树。栽树时庆柳递苗,吴大哥扶苗,黎大姐填土浇水。三月桃林成乐园,孩子们追蝴蝶插花瓣;四月疏果,黎大姐剪歪果念叨 “果子要周正”;五月吴大哥挑桃赶集,走的还是当年拉车的路。哪棵桃 “像喝凉水”,她就嫁接或重栽 —— 山里人的实在藏在甜脆里。

后来猕猴桃贵了,黎大姐蹲桃树下琢磨三天,摸着桃枝咬牙砍树。凑钱买苗,借灵之的奖金,请人嫁接。她守着苗等抽芽,间种新苗卖钱。后来承包三亩地,交的承包金给队里装了自来水。黎大姐看水流进果园,想起父亲教她认麦苗:“这是分蘖,得多浇水。”

如今二十年过去,猕猴桃园变回桃园 —— 镇上号召种桃搞旅游,柏油路通到山脚。桃花节时,唐装姑娘拍照,孩子荡秋千,游客夸 “比公园美”。黎大姐站桃树下,想起爷爷 —— 那个 “背个六” 老农,一辈子种庄稼,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来看地。

前几天她五点上山采草药,熬水给张老太泡脚。回来见吴大哥疏花,白发沾着阳光,像当年拉车时的雪粒子。晚上看《百家讲坛》讲 “厚德载物”,她织着毛衣懂了:山留住她,是因她弯过腰、扛过锨,见过桃花落了又开。

吴萌发视频问 “桃花谢了吗”,黎大姐笑:“没呢,回来摘瓣做香囊。” 挂了电话,她望山脚下的粉,风里的香像四十年的日子 —— 苦里带甜。她没后悔嫁进山,没后悔教孩子国学,没后悔换桃树 —— 山在,桃在,人在,日子就有奔头。

桃花还开着,秦岭山影映在瓣上。黎大姐坐桃树下,捧着《道德经》轻念 “道可道,非常道”,她的影子和桃影叠在一起,成了山畔最踏实的风景。

(全文约 2480 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 本文自创 文责自负】 大山的那一边 桃花节,柳泉口村桃花节,今年举办第三届。 柳泉口村地处...
    山石云水树皆为生命阅读 155评论 2 4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五届征文专题活动! 题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平原雪阅读 6,967评论 72 418
  •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本文的作者阿辞。由于一些不可告人的因素,我来此处写同人文。由于刚才发现和年年撞身份了,于是临时改...
    故辞阅读 2,612评论 45 84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
    千尺冰阅读 2,388评论 36 78
  • 上一次去阳泉还是二十多年前。煤炭城市,空气里都带着焦糊味儿。 所谓的桃河,两岸杂草丛生,污水细流,跟桃没有一点关系...
    止沙阅读 137评论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