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内经从四时养生,讲到治病观念,实则通篇只是讲养生应“顺势而为”、“遵道而行”,讲的就是“顺其自然”!
中医里面,始终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看成天地自然之一部分,道家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总的来说,就是要“自然”,不要逆势而行!
病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因为违反了阴阳之道,因为违反了天地自然之道,该热的时候凉了,该凉的时候热了,就容易造成“身体混乱”,即所谓“病”与乱!
病之形成,在于逆自然之行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数百言,概而言之,唯“自然”二字而已,我们的行为,若是顺自然,则病不生!
实际上,回到生活,反思生活的时候,变回发现,许多问题的产生,并非都是毫无原因的,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经常抽烟的人,心肺产生问题的概率就很大,经常生气发脾气的人,心脏出问题的可能就更大,经常触摸冷水的人,患风湿类风湿的概率就大得多!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人的自然生活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自然界的动植物一般,方是顺应自然。也就是说,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最自然的生活,违背这个,生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回不到那遥远的曾经,做人做事也和古代大有不同,也正是因此,生活混乱,导致许多疾病乘势而入!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糖尿病高血压人口数亿,其原因是什么?还不就是生活违背自然规律,逆天而行!
圣人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根本就在于引导人们“顺其自然”地活着!
治未病,在于从未病的地方开始
去过西医院的人相信都有一种感觉,专科看病,大多数时候,都是哪里痛看哪里,手痛医手,脚痛医脚,其他地方,虽然有所触及,却都是适可而止。
而去中医院,几乎每个中医生,都是全科医生,瞧病虽然不说很全面,但相对来说,在着眼处却是大了不少,只是最后效果如何,全看修行功夫!
所以另一种说法,治未病,则在于说治病不仅要治疗不舒服的地方,而是从未病的地方开始。
厦门医管家的营销总监廖总说过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他曾经去黄山玩,把腰扭伤了,当时听见了骨响,但是不是很痛,第二天才觉得疼痛,赶紧去医院检查,检查才知道真的出了一些问题,医生就开了一堆药,但即使吃了药,依旧是疼痛难耐。
当天回来的时候,在动车上连坐着都不敢,因为起来的时候实在受不了,所以站了四五个小时回到厦门。
回到厦门之后,他去看了中医,老中医用针扎了他的后溪穴,腰部的疼痛就得到极大的缓解,他自己就是学医的,知道后溪对于缓解腰背疼痛有很大的作用。
后溪在哪儿呢?差不多就是小手指的处,离腰部可以说很远。
再比如,很多人肝脏有问题,但是老中医却给人调肾,为啥呢,因为肝肾同源。
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未病的地方的调理,改善已经病变的地方!即要调理已经病了的地方,更要让其他未病的地方不要发病。
正是这种整体概观的做法,让中医成为养生最好的选择!
防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
一般来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说不让疾病发生,防患于未然之中,就是预防。
那么,预防需要从何处开始?
第一、预防不是从别处开始,而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尽量使自己的生活顺应“自然之道”,远离昼夜颠倒、黑白不分的日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
习惯造病,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不好的习惯造成的:
天天大鱼大肉,吃饱了还要多吃一点,贪口腹之欲,违背饮食规律。饮食是为了维持身体机能,而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天天生闷气,抱怨这不好那不行,心中一腔火气,早晚那血压也得高起来,七情不发方为自然状态,生气便是违背自然!
养成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第一步!
第二、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定期体检,体检的目的不是为了查出病,而是为了预防,看到哪里有问题的苗头,就将苗头扼杀,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毛病!
很多人体检,觉得就是为了查出毛病,不然就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不是,体检是为了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三、已病防变,不病预防。有些人身体已经生病了,此时预防,就是为了防止问题变得更严重,但中医看来,不应该是哪里病防哪里,而是整体局部兼具,整体观之,整体调理!
固其根本,调和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