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 读《少有人走的路》爱(自我牺牲)有感

文:自我牺牲是在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背后,尽管动机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思:相信很多孩子都听到过妈妈讲这样的话:

“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

“妈妈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一定要......”

        这些话语中,每一个字都在透露着三个字:牺牲感。 作为母亲,辛苦是肯定的,但是不要常常把这些牺牲感经常挂在嘴边,因为这种牺牲感在无形中就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这让我想到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倩就是一个牺牲感很强的妈妈。

        宋倩为了照顾女儿,辞去了高薪的工作,时刻都不忘用牺牲感给孩子灌输压力。那么这样的结果如何呢?宋倩换来的不是女儿的感恩,而是发自内心的抗拒。在这种长期压力的抑制之下。英子患上中度抑郁症,选择跳海。

        我们班也有这样的妈妈,自从孩子上学以来,再也没有出去工作,包揽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的每一点儿改变,每一个细节都高度的关注。一旦孩子在听写中有一些错字,或者孩子考试下降了,这位妈妈就会特别变得特别愤怒,歇斯底里地指责孩子,我这么辛苦,你为什么就这么不争气?

        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与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真正爱孩子的母亲,不舍得让孩子背负“被牺牲感”的沉重。

  行:  同样作为母亲,父母一味的用自我牺牲换来可怕的结局让我深深地震撼。  在以后和孩子相处的时光中,一定要避免这种牺牲感,与其花一些时间告诉孩子你多辛苦,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学习去看书,去缩小和孩子间的代沟。毕竟在孩子的眼里,一个侃侃而谈的母亲比一个每天邀功的母亲更有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