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妈妈一样,当我初为人母的时候,我热衷于看各种育儿的书,听育儿专家的讲座。
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却特别抵触这样的学习,我也说不清楚原因,直到现在,当我可以重新坦然的进行学习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曾经的我,原来是败给了自己的内疚感和无力感。
对孩子的内疚,对自己无力改变的无奈。
我也经常听到朋友说,唉,那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哦! 语气中同样透努着无奈。
所以,如果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我想对你说两句话:
第一句话:请放下你的内疚,人生没有那么容易被毁掉。
我曾经照着书谨慎的养孩子,如果没有做到,就会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
现在有些文章,会写“这几点养孩子的建议你一定要看,不看就会遗憾终生”,“做了这件事,就会毁了孩子一生”等等。
在这个谁都可以进行价值输出的自媒体时代,我们很容易就被很多言论左右,所以,也比较容易焦虑和恐慌。
我们的内疚伴随着整个养育的过程:
没有坚持母乳,我们很内疚。
在职妈妈没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我们很内疚。
全职妈妈没有养出一个理想的孩子,我们很内疚。等等等
其实想想,我们的人生就真的会因为父母做错了几件事就被毁掉了吗?
我想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的父母脾气火爆,从小到大,被吼被打也是家常便饭,父母之间也并不是相敬如宾、相亲相爱、举案齐眉,反而是大吵小吵不断,闹到要离婚的程度也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按照理论来说,我估计要发展出反社会型人格了,最起码也要缺乏安全感。
可事实是,虽然我的性格不完美,但总体还算身心健康,我既没有懦弱也没有叛逆,为人友善,做事认真有主见(表示夸自己很不好意思,但这是事实)。
我爱我的父母,虽然他们会骂我,打我,但他们也会跟我讲道理,他们会把最好的东西给我,我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出于爱,这份爱就足以让我努力的活着,开心的活着。
虽然我的父母并不是完美的夫妻,没有那么浓烈的爱,但他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依赖,吵不走打不散。所以我对人世间所有的爱从不怀疑。
而且我的安全感,超级无敌好的很,我很少对什么事情有莫名的恐慌,也不会居安思危,所以反而有时候显得迷迷糊糊,像个傻大姐一样。
所以人生,哪有那么容易被毁掉。
人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个复杂而玄妙的事情,基因决定了先天的气质,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社会环境以及一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境遇、人事,造就一个人的性格,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相互作用,互相因果,成就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人生,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锤子就能定下来的买卖。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任由自己随心所欲,错了还接着错下去,而是不要夸大犯错的后果,对一些无能为力的过往,停止毫无意义的内疚。
因为内疚其实是一种对人的能量有很大损耗的负向因素。
适当的内疚可以督促我们去进步,但是泛滥的内疚只会让你不堪重负。
就像当时我一样,直接放弃。我潜意识里的声音是,如果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也许我能过得快乐一些。
然而实际上,我装作不知道,除了心理压力小了以外,实际情况并没有越变越好,我依然面临着重复的挑战和随着孩子成长带来的新的挑战。
慢慢的,我明白了什么叫,只有放下来,才能再拿得起。
只有放下了对“对错”的执念,当不再害怕犯错,不再被自己的“内疚”所累,才拿得起继续挑战自己的勇气。
第二句话:请放下对自己无力的谴责,养孩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
前面提到了内疚,在内疚的同时,更要命的是什么?
是我们明明知道错了,却死活也改不了,孩子一哭一闹,我们的脑袋翁的一声就炸了,火一下子就窜上来了,对孩子河东狮吼一番,孩子哭大人叫,好不容易风暴过后,又是无尽的懊悔。
也就是说道理我们都懂,就是做不到。
所以,我们要面临的是什么?我们要挑战的又是什么?
举个例子说:
我们的爷爷打骂和镇压我们的父亲,因为那个时代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们的父亲也学会了习惯性的镇压,无视我们的情绪,那个时代信奉,娇儿无孝子。
我们也就容易直接镇压我们的孩子,因为,这就是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教养方式,但是这个时代崇尚爱和自由,我们学习,我们想改变,我们其实是最挣扎的一代。
在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请还给内向的人一个公平》,有不少朋友留言,他们都曾经为孩子的内向而焦虑过,为什么呢?
内向只是一种性格的类型而已,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为什么我们会为了内向性格而感到羞愧呢?
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性格和天生气质就没有被父母接纳过,所以我们一边忍受着自己的性格,一边忍受着对自我的嫌弃,而这种自我的嫌弃是对内向性格的负面强化,试问一个不自爱的孩子如何自信的自我表达?
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是这个样子的时候,我们不接纳,我们认为这是不好的,我们又将对自我的嫌弃和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这就是代代习得的教养。
所以啊,我们要挑战和对抗的,是过去几十年已经形成的习惯、思维以及情绪模式,根深蒂固,顽固不化。我们的理性脑在控制情绪脑上,力量微小而孱弱。
所以,改变怎么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呢?
改变是一点点的,请相信你努力一点点,改变就会发生一点点。
最近,我都在看儿童心理方面的书,进修儿童心理学的在职研究生,报名了正面管教的家长工作坊和家长讲师认证班。
我不再怀着批判的眼光去对比自己的教养方式,我不再苛责自己,我只会吸取书里的对我有帮助的部分。
我不再担心别人说,你看了那么多的书,怎么还没有教好孩子,我无需向任何人解释和证明,我是个合格的好妈妈。
我感觉到自己的脚步从未如此轻盈,我真实的感觉到,外在的知识逐渐内化成了内心的力量。
当然,我们即使看再多的书,永远不可能成为完美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孩子。他们以后在别人的眼里,甚至只是平凡的孩子,哪又怎样?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不就足够了吗?
我们心态是积极放松的,知识是帮助我们工具。
如果我们是焦虑的,知识就是捆绑我们的枷锁。
我们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有安全感和笃定,而不是更加焦虑和迷茫。
无论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父母,无论我们的教养方式如何,只要我们是想帮助孩子成长的,我们渴望自我的成长,我们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愿望,没有什么比这更棒的了。
所以我说,放得下,才能拿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