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5岁的Cici睡醒了,于是,我顺手打开牛听听,想到之前收藏的钢琴曲,放给她听,结果她大喊不要听。我换回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首歌,她立马安静了,这首歌曾在月子里天天抱着她唱,非常熟悉的一首摇篮曲。刚刚那首钢琴曲之前从没听过,本能的陌生抗拒,所以她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
生活中,我们往往能听到很多父母无奈的声音,孩子不想学,孩子不感兴趣,听上去好像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其实,孩子本来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事情如果坚持做下去,等神经回路建好了,孩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技巧,同时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段。
接着早上的例子,我们发现孩子会对熟悉的事情更感兴趣,如果我们目标要培养孩子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学会欣赏。那么就需要让孩子对陌生的旋律变得熟悉,多听,多感受。偏偏孩子就是不喜欢听。怎么办呢?
首先,建立正确心态,并且相信孩子一定会感兴趣,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保持淡定。
其次,每天定时定点给孩子播放,如果孩子抗拒,就说妈妈喜欢听,陪伴孩子一起听,情感推动养成情景式习惯。
再次,让孩子直接接触感受,利用场景激发孩子好奇心,比如去现场听音乐会,逛逛乐器馆,看看著名音乐家的电影或个人传记等。当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去学一门乐器。
最后,以终为始,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大道至简,想到能做到的人总是少数,全民网络时代,从来都不缺方法资源,关键在于能否始终如一的去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