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我们区11月的新教师教研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授课,受益匪浅,借此回顾今天所学习到的授课技能。
首先第一堂课是胡老师的《我们关心的天气》,本堂课是新教材的第一课,很多内容和知识点都需要承上启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呈现就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设计。而魏老师是讲解的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我正在教的这个单元,因为也有很多我学习的地方。
对于胡老师的设计,我觉得优点有很多。
1、胡老师对于本堂课天气的定义这个知识点的设计就很不错,将定义分解成重要的小段来让学生不断补充完善,这样既达到定义的引入,也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因为学生自己直接说出一段准确的定义会比较难。
2、对于课堂上学生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疑问,胡老师给出了学生解决疑问的办法,比如指导他们看指定的跟本堂课想关的课外书,又或者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等等途径,都给学生指名了解决途径,这一点是我们很多老师会忽略的。
3、从胡老师的说课可以看到其实胡老师对于本堂课的设计远不止课堂上呈现的那么多,课堂上知识点的讲解已经非常多,对于本单元需要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引入也很多,课堂知识点设计很饱满,课外还让学生准备了天气小报等等这些课外活动,能看得出胡老师对于本堂课的设计有很多课前和课后的衔接。
当然以上的优点也已经有很多老师点评过,但是这些也是我值得学习的点,所以我也再次回顾学习一下。
美玉也会有瑕疵,胡老师的课堂我听完有一些个人的思考。
1、在讲解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引入了长春和海南的图片,提问学生的时候学生回答因为太阳照不到所以长春天气冷,并且在之前学生看图片提问学生对于不同天气总结的时候,也有学生说过是因为太阳的原因导致的,在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天气的理解有些学生是把天气和太阳有联系到一起的,在后面的课堂讲解上胡老师引入了大气圈的概念,但是也没有足够的把天气和太阳的关系阐述清楚,所以这一点是我的思考。
2、在天气分类的时候引入了降水量的概念确实有些唐突,不过因为这节课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承上启下,在引入的时候如果胡老师再仔细斟酌课堂用语可能会更好。
3、胡老师语速有些稍快,课堂节奏就会稍显急促,导致有些语言有些听不清。在说课的时候胡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课外小报其实也可以在课后给学生们展示一下,让学生自己知道哪些做得好哪些还需要再努力,学生就会更有动力。
以上就是我认为胡老师本堂让我思考和学习的地方。魏老师本堂课的设计衔接比起胡老师要有“巧力”一些,因为学生对于本堂课已经有了之前课时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旧知识上面引入新知识就会有很多铺垫。
魏老师的课堂设计也是非常流畅,整堂课我也学习得非常认真,带入感很强,语言语速也合适,从魏老师的课前测评学生对于本堂课的知识,以及对于课后学生知识点的修正都非常顺畅。不过在讲解各个器官的作用时,很多学生虽然当时观看视频的时候专心致志,但是由于器官太多,所以记住了前一个忘记了后一个,因为我建议可以分段播放视频,播一个器官及时提问,最后所以学完在按一个完整的视频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就会记得很清楚,并且也达到回顾知识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