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两女儿妈妈,专注陪伴妈妈们一同成长,已经坚持写关于成长的原创文章第385篇。我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为想要成长的妈妈赋能,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你也为我赋能。妈妈成长,找玉丽!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章其实是有点颠覆我认知的,因为从来没有想过树立榜样,颁发各种荣誉这件我们太习以为常的事,其实危害是如此的大。才知道原来一直奉行,并使用的方法其实是违背天然道德的。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教育等诸多地方都会使用到的竞争机制,比如在教育机构里,为了上课更加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常常会采取分组竞争和个人积分竞争的方式。
也就是会从纪律、互动等方面来给孩子计分,以保证课堂的井然有序,甚至是热闹非常。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直到现在看到这,才引发我的思考。
竞争这样的方式,在课堂上运用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不能成为教师依赖的一个手段,作为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激发孩子对于课堂的兴趣,对于所教授的学科兴趣上,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在教学时接触过很多孩子,考试考好就只是为了父母的奖励。曾经听到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说:“根本就不想读书,读书考试考得好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给的钱,然后去买想要的东西。”
这样考试就得奖励的方法,其实就是在挑起孩子的欲望,这样的做法常常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不好的,是痛苦的,不然为什么会有奖励呢?
就像《不管教的勇气》里说的一样,这样的奖励本身,会让孩子意识不到学习是他自己的课题,从而也就产生不了对于学习的兴趣。
不爱学习,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课题,这些结果都是比较直接就能看到的。但更隐蔽的影响却是,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更别谈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是什么?
我们现在的成人不就是如此吗?都是欲望被挑起,然后越来越膨胀,以至于没有安全感和价值感,无比焦虑。
所以回归无知欲,不把自己对世界的判定、思考和理解,建立在成就个人欲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回归本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感。
无知无欲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长的方向,以防止被有些有智之人违背天然道德的社会道德所洗脑和控制。
无知无欲也应该是社会上每个大大小小的组织,应该努力去思考和推行的方式,让每个人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不被伪善的社会道德所捆绑,发挥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价值感。
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和向前进步,人们也才会越来越具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