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著名的古诗词词牌,以岳飞的最著名,流传最广,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令人热血沸腾,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其赤胆忠心,映红了满江水,满江红……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充分地表彰了秋瑾不让须眉的气度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秋瑾的诗词也常常表现出不甘于女性的弱势地位,想要以男性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刚好遇到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中秋节,本是花好月圆人团聚的时节,却勾起了秋瑾的感怀之情,她感叹自己寄人篱下,目睹黄花开遍。秋天总是惹人愁,如今的境地也像是项羽当年四面楚歌,八年来的风雨飘摇心酸苦楚一下子涌上了词人的心头。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因而,她指责自己的丈夫,虽是峨眉,却让人不屑一顾。这很像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在这种无奈之下,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决心,“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寥寥数语,坚定有力。自己的这种信念,是不被丈夫这种凡夫俗子所理解的。但是词人又感到无奈,知音难觅,这从侧面也写出了忧思为国之人尚在少数,因而只得泪湿青衫。秋瑾敢为天下先,毅然走出家庭,融入革命的队伍。天下英雄儿女本不多,细想人生种种境遇,这孤身的彷徨,深重的悲戚,一时愁肠早已化作一世的惆怅。
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曲折地反映了参加革命前的复杂心情,真切感人。
《满江红》上阙的前两句写景,交待作词的地点、季节、环境,词人此时正随丈夫客于京华,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拭”:写出了秋色澄明,十分传神。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用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词人“国难心愁”的矛盾心理,这里以乐景写哀情,渲染悲伤气氛,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陶渊明是典型的男性文人偶像,秋瑾此句已明显体现出男性士大夫的情趣。秋瑾又化用元代张野《夺锦标•七夕》“万里秋容如拭”一句,以“秋容如拭”来描写秋日感受,秋日的北京,天高气爽,好像擦拭干净了自己的面孔。秋天是没有面孔的,更不会去擦拭的,如此形容秋高气爽,是一种通感的写法,显得非常新奇,这种写法在文人诗和豪放词中是颇为流行的。此句虽系化用,却用的贴切自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一句化用历史典故,一句是秋瑾自己的经历与情绪提炼。在秋瑾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缘,秋瑾虽是女性,却从来不是一个眼界狭小的弱女子,她深刻感受着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悲叹:“八年风味徒思浙。”离开她的家乡浙江已经八年了,这八年来,她是多么思念家乡的风味啊!八年的离别,家乡其实并不遥远,但回家却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正是这样的女儿身、男儿心,让秋瑾发出了不甘命运摆布的激越心声!蛾眉就是指美女了。命运何其荒谬啊,为什么强迫我做一个只能足不出户、三从四德的女子呢?“殊未屑”,对这样的命运安排,我就是不屑一顾,我就是不甘沉沦,我就是要打破一切枷锁,我就是要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虽然没有男儿身,心却比男儿更加刚烈、更加热血沸腾。“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这样高远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普通的凡夫俗子又怎么能够理解呢?我觉得啊,这里的“俗子”并非泛泛所指,而是特指秋瑾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身边人。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写完这首词后,秋瑾做出了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其间她吃了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四年后,秋瑾于绍兴从容就义,她担得起一个“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