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今天是勇气读书会打卡第18天。今天读的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五章的前三节。
感想:
失去了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谈。所有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如果不回归于生活,我们就白学了。作者所提倡的这种微宇宙教学法其实就是一种从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兴趣和对社会、工作责任感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培养我们的人格,也收获知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记忆取自群体联系形式,即现实本身的形式。
那么这就给了我们方向了。平时的教学,我们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是学生的引领者,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只有把教学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记忆才深刻,理解才到位。
这也要求了我们能够找到那粒“沙子”——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少量信息,为了找到这粒沙子,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更多的专业的、广泛的知识,从而能够拥有这种能力,带领他们畅游学科。学无止境,对于自己的这份职业来说,更是这样,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要求自己进步。
书中内容总结:
优质教学的后盾是共同体或联系性原理,但是传统教学法并没有体验共同体;随之出现的反传统的全新教学法——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为重要,这种模式虽然咯听起来像共同体,但很容易退化到远逊于真正的共同体的地步。由此作者想到,也许在真正的共同体形象中,有融合两种模式的提示,不以教师为中心,不以学生为中心,而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必须加入一件伟大事物——第三事物,并且,它真实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能令教师和学生都为他们的所做所说负责。作者用一个困窘的经历进行了深刻的解释。
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不会被忽略,得到了与他者相遇的机会,也因此可以生龙活虎。同时,也做到了尊重教师,激活了主体、学生和心灵之间的关联,从而一次比一次完整。
到底是怎样的以主体为中心的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当在学科为中心的压力作用下,作者必须牺牲空间,这时,空间和内容这组矛盾是否能够转变成之前提到过的悖论?
将学生引进学科领域的实践圆圈里,进入其真正的共同体的版本。而教师只需提供少量关于这个领域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这个领域的从业者如何生成信息,检查并修正信息,思考数据,使用并应用资料,并与他人分享。既提高了效率,又创造了空间并尊重所探讨问题的内容。为了保证这些少量信息的代表性,需要我们记住学科的内在逻辑。正如布莱克在《天真的预兆》中预见的影像一样“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所有学术科目都是从“一粒沙”去观察它们自己的世界。
当我们用这种微观小宇宙教学法时,既要对主体和学生负责人,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和它的含义是什么。又要尊敬学科和学生,让他们像历史学家、生物学家或文学批评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这样的方法比善意但错误地覆盖整个领域的教学法更有效率。
最后作者通过一个医学院里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微观小宇宙教学法的灵魂所在之处,必显光芒!从最开始院长对毕业生的担忧:怜悯之心的消失、为竞争而学,无法与时俱进等。到六年后的医德和对病人态度的大幅改变。测试分数的上升,以及相比之前更聪明,敏捷。变化竟是如此之大。
微观小宇宙教学法是如此的充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