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岁月是繁忙的,大人们每天都会叫我们去扯那烦人的猪草,全 然不顾我们的幼小和贪玩。我们会背上那大得与我们瘦小的身躯不相称的背筐,满山的去抢那稀少的野草。一大群参差不齐的孩子,像山脊的风一样的刮过一块一块的麦田,油菜地……
不一会,我们的背筐渐渐被那名字繁多的野草充实,几乎都有小半背筐了。这时候,孩子们都有些累了,扬起那晒得黑红黑红的小脸蛋,用袖子擦一把额上的细密汗粒,再看看背筐里的猪草,总有人会率先大喊:“打桩去哦!”此话一出,应者云集。
大家会选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放下背筐,开始打桩。何谓打桩?就是在地上插一木棍,打桩者在离木棍八九米的地方向木棍扔镰刀,以镰刀离棍近者获胜,奖品就是猪草。我们先插好木棍,再在离木棍八九米的地方画一个圈。然后,每个人会从自己的背筐里抓出一大把猪草,一字排开放在地上,如果谁放少了,立刻会遭到大家的谴责,要求其补上,每个人这时都显得斤斤计较、凛然正气,哪怕面对的是老爷、叔伯还是堂兄弟、亲兄弟,都一视同仁。打桩的人就站在圈里瞄准那根木棍扔镰刀,一个一个的挨着来。轮到的每一个人,握着自己的镰刀,就像握着一支战斗的枪,表情严肃地站到圈里。抬头望一眼木棍,再回头看一眼手中的镰刀,再试着摆动手臂,做扔人镰刀状,如此几次。接着,深吸一口气,屏气凝神,用最合适的力度、最准确的方向、最佳的角度,把镰刀扔出去。然后,那紧张的心就会随着落地的镰刀一起翻滚,跳跃,静止……随着镰刀划过的一道道弧线,常伴随着一片叹息、懊悔、嘲笑、讶异、欢呼之声。之后,大家就一窝蜂地跑到木棍处,丈量、比较镰刀离木棍的远近,评出本轮最终的胜利者。每轮结果一出,有的人垂头丧气,有的人欢呼雀跃,有的人面无表情……人间百态,一一尽显。几轮过后,有靶子不准的小伙伴早已筐中空空,没有了再继续下去的本钱。他们也从不哭闹,会不服气地说道:“你们打着,我还要来的。”然后就背起背筐跳到地里去自觉的扯猪草做本钱去了,其他人则继续打桩。不一会,输了的又扯了一半筐,回来重新加入,如此往复。时间就在这快乐与叹息中悄悄流逝,渐渐地红日西坠,晚霞映红了天空,大家才猛然发觉天要黑了!看一眼背筐,有的已从半框变成了满筐,那个笑呀,把眼睛都挤得睁不开了;而有的却筐中空空如也!咋办?咋办?回家岂不挨一顿饱打!哎,实在没法呀。“王五,李四,你两个赢了那么多,你们才安逸哟,帮我们看到哈,我们要割四奶奶的肥田草了哈。”说完,不管三七二十一,跳到四奶奶田里就撅着屁股偷人家的肥田草了。这望风的也不是省油的灯,时常故意捉弄:“来人了,来人了!”把那偷猪草的几个吓得屁滚尿流,一头扑倒在猪草地里一动不动……然后,望风的才说“骗你们的”,那几个偷草的才又爬起来,撅着屁股又气又急又胆战心惊地偷,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妈的龟儿子,把我们的猪草赢安逸了,还在这儿吓我们……”看看偷得差不多了,就都迅速地跑出肥田草地。有手脚慢的,看看筐里实在太少,就在背筐里用小树枝撑着,上面看起满满的;或者就把背篼里的猪草抖了再抖,松松的一背篼,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回家豁家长去……
第二天,见了面,第一句话就问:“张三儿,你昨晚罩生意(挨家长整)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