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强音、传统再造、现实关切、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意象生成和历史回望,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画种。
庞茂琨 《苹果熟了》布面油画 150 cm × 100 cm 1983
程丛林 《1968年某月某日·雪》 布面油画 200 cm × 300 cm 1979 中国美术馆藏
1、“时代强音”
“时代强音”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美院的艺术家们关注现实,把握历史与时代的发展潮流,强调人文关怀,用作品去言说、表现时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系统性地呈现四川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语境下的创作谱系。
曹敬平 《佛像寒雪》 布面丙烯 300 cm × 1200 cm 2011
傅仲超 《村落》 纸本设色 145 cm × 150 cm 2004
2、“传统再造”
传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转换,如何再造?对于艺术家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断向传统学习,挖掘与发展传统中的精华,尤其是对既有的视觉资源进行当代性的转译。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时代与本土的文化语境,让传统在新的叙事话语、审美体系、美术史的上下文中,尤其是新的文化土壤中,绽放和生成新的价值。
“传统再造”展现了四川美院的艺术家们一方面不断向传统学习,挖掘与发展传统中的精华,同时立足于时代与本土的文化语境,让传统在新的叙事话语、审美体系、美术史的上下文中,尤其是新的文化土壤中,绽放和生成新的价值。
陈安健《茶馆系列-温水瓶》 布面油画 117.5 cm × 161 cm 2013
陈树中 《野草滩,端午粽香》 布面油彩 200 cm × 250 cm 2013
蒋建军 《失踪儿童》 纸本丙烯 39cm×37cm (单张) 2010
3、“现实关切”
现实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文艺创作的主导方向与重要原则。在四川美院的创作谱系中,现实主义有深厚的积淀与完整的发展脉络。在“现实关切”单元中,既有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作品,也有对西南的地缘特点与生存经验的表现,特别是有部分艺术家从微观、日常、碎片化的角度切入,呈现了现实丰富且多样的肌理。
邵常毅 《雨》 平板版版画 45cm×30cm 2016
韦嘉《鸟语》 石版画 65cm×51cm 2001
4、“语言之思”
任何艺术风格、流派、思潮、形态,均建立在艺术语言之上。语言既是工具,也可以发展成为一套话语系统。“语言之思”呈现了艺术家们对语言的驾驭, 艺术家们对语言的驾驭,以及在方法论的意识上都十分多元,有的强调语言自身的内在轨迹,有的主张回归传统;有的致力于当代性的转换,有的则利用新媒介、新技术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语言的“再编码”及其对本土艺术史上下关系的强调已成为艺术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庞茂琨《含花的女孩》布面油画 1985
熊莉钧《恍惚一夏》 布面油画 160cm×200cm 2014
张奇开 《吃空气》布面油画 160cm×130cm 2011
5、“图像叙事”
图像对绘画的冲击,不仅会颠覆现代主义以来绘画艺术所捍卫的精英性、原创性,而且会打破艺术与现实的边界,改变人们对绘画的观看——审美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家们推动了当代绘画的图像转向,使其向平面化、图像化、符号化方向发展。当然,一旦图像成为中心,占据了画面,必然会遭到绘画性的反击。而这一对矛盾从后现代艺术以来,就始终是艺术家们纠结的问题。这也是“图像叙事”板块所思考和呈现的。
“图像叙事”专题讨论了“图像时代”下,新绘画的可能。一方面,艺术家重视图像与现实的关联,挖掘其负载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注重对图像的“再编码”,使其在新的视觉结构与图像修辞中生成新的意义。
杨北辰《皮衣4号》樟木、油彩、蜡 76cm×56.5cm×14
李勇《献给你最后虚荣的部分》装置 2240cm×90cm×48cm 2012
6、“实验之维”
“实验之维”单元并不追求极端的反叛,相反,所呈现出的是“后学院”时代艺术创作的开放性、多样性,尤其是跨学科的特征。
新世纪以来,四川美院不仅建立了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教研室,而且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平台,在教学与创作两个环节,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本次展览的作品不局限在单一的系科和媒介中,希望较为全面地呈现近年来四川美院那些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艺术实验。
张杰《绿色印记之九》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12
翁凯旋 《江南春雪系列之一》 布面油画 170cm×180cm 2015
7、“意象生成”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象”既指自然的物理形态,也包含着对时空、万物的抽象认识。而“意”更为强调的是审美主体的才情与修养。魏晋以降,“意”与“象”的结合,逐渐使其成为中国人以“感物”为起点、以“游心”为过程,以“悟道”为目的的美学主张。
“意象生成”讨论的是“意象”在当代文化——审美领域的转化、升华。譬如,有的作品虽然在构图、形式、表现语言方面沿袭了西方现代油画的传统,作品中的审美意识、文化趣味却是东方化的;有的艺术家则从中国传统水墨,尤其是文人画中寻求滋养,追求空灵、诗性,以及悠远的审美意味。
夏培耀 《扩建中的502电厂》 布面油画 46cm×71cm 1962
冯建吴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纸本水墨 176cm×75cm 1965
刘艺斯 《南瓜》 布面油画 85cm×114cm 1950
8、“历史回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众所周知,四川美术学院的1977、1978级,以及80年代的学子,不仅创作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批划时代的作品,而且在80年代引领了艺术发展的潮流,使四川美院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版图中的重镇。事实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修养与情怀,不仅对学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与艺术思想,对后来四川美院教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回望”单元集中展示的是四川美院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这个展览单元,我们不仅可以回望历史,领略到艺术谱系的魅力,而且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感受到四川美院的学院精神与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