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6年参加高考的。 以前的高考是7月的7/8/9三天。6日参观考场。
我是在县中借读的,就是学籍在乡下的一个高中,人在县中读书。原因是我第一次中考失败了,然后跑到一个非常山的乡初中复读初三,把其中一个辍学少年学籍涂改了一下名字,当然我的名字也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结果虽然经过苦读,考取了县中,在复审的时候被查出来了,很简单:学籍上的照片跟我不像,照片是改不了的,加了钢印。
所以6日,我还跑到乡下那个高中领了准考证。领的时候,那个高中的班主任请我帮忙照顾一下做我前后桌的同学。我答应了,因为大家都读得很苦,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呢? 父亲也来了,那几天带我在外面吃饭,他借住在一个以前的老领导家里。母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我印象中在我父亲去世前她就没有去过县城。所以她就在家里为我祈福,叫父亲带话,她会在家里的灶神面前给我点油灯。 参观考场,发现是我高一的教室,非常亲切。位置后面果然有我那个乡下高中的同学,其实我不认识他们任何一个,因为根本就没有同上过一节课。
监考老师是另外一个县来的,当时的做法是县与县交换监考,也是严肃考纪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别的记不得了,只记得作文题目是一个漫画。六个手指做手术,把好的手指截掉了,不好第六指留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非常激动。因为在考试的前一天,全校师生把人民日报和其他日报的漫画都找来了。可惜没有找到这幅。但是,我心里非常踏实的相信,学校去活动买来的消息肯定是真的,就是说后面的考试还会有惊喜。我写的作文不算好,是关于职业道德的。出来后,语文老师说,写职业道德最多拿个平均分,如果写人才方面,就有可能拿高分。 父亲问我考得如何,我说还行。
下午数学,一打开试卷,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居然有三个大题,和买来的题目一模一样。虽然其中一道题是三棱柱,但是买来的题目是六棱柱,其中一半是多余的。我的老天,真厉害。我实在抑制不住狂喜,赶紧把这三道题做起来了。要知道平时,我从高一到高三数学就不及格,最低一次是24分,如今还印象深刻。虽然我坐第一排,但是数学课都是钓鱼打瞌睡的。 后面是英语,政治,最后半天是历史。其他记不太多了。只记得英语也有部分题目平时是做到的。 因为后面那位同学总是看我把试卷做全,然后用笔捅我,我就给他看,结果被监考老师警告过几次,还说我不要忘记高考是互相竞争的。
这里交代一下前面说的买题。当时是全国统一考试,所以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人在北京活动,找关系,叫有可能参加高考出题的老师提供一些试题。以前没有网络,可能一些命题老师还真的会把平时琢磨出来题目放在高考试卷上。我们那些题目据说是从隔壁一个县买来的。我们是革命老区,在北京有一些老长征活着,所以七拐八拐还能跟某些人搭上线。
全部考试结束后,父亲问我怎么样,我说肯定比平时好,反正我全部都做完了。母亲则告诉我油灯没有灭过,肯定有好事情。
考完没有事情做,我就跑同学家玩去了。 因为学籍的原因,我拿答案是在乡下那个高中拿的,所以高考结束后,几乎没有回县中过。只是后来转团组织关系去过一次。 答案大概是过了10来天还是多久发的,具体也真记不得了。只非常清楚的记得,我估的总分是505分。还跟别人开玩笑505是好胶水,名牌。 估完分就要填志愿,以前就是这样的,碰运气。 我参考以前的录取分数线,感觉只能上个专科了。父亲托人打听了,其中就有师院的一个熟人,他说问题不大。所以我在提前录取批填了北师大,本科记不得填了谁。专科就填了师院的英语。为了这个还是有先见之明,在高考之前就参加了口语考试。
过了大概一个月,也不记得哪天了。分数公布了,还真的就是505分。大概语文是97,数据95,英语108,另外两门不记得了,反正都是90几分。当年的单科是150分卷。 数据公布的时候,分数线也公布了。我上了专科线。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想的了,等吧。 啰嗦一下,县中那个班当时76个人大概,包括我在内,上了7个还是几个。乡下那个高中嘛,就只有我了。
8月份知道书邮政寄来了。父亲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村里读大学的屈指可数,特别是不复读就考上的,真不多。所以在去上学之前,办了一场酒,把亲朋好友都叫来了。
我是没有感觉怎么荣耀,但是多年后想来,应该是要荣耀的。
矫情的总结:只要你不放弃,总会有收获。虽然我数学一直很差,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甚至抄过几本例题。高考的大部分题目难度都要比平时简单一些,所以我还难考个及格。相反,自认为不错的语文却没有考好。当初语文老师说我应该要读个高四,我想应该也是看到了我的骄傲与不扎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