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吴军的《美国的通识教育如何培养写作能力》,感触良多。
跟大家分享里面中关于练习写作的进阶。
练习写作的第一个阶段是随便写,要做到的就是把事情写清楚。
第二阶段是要突出一个中心思想,凡是和中心事项有关的内容都保留,无关的删除。要有基本的逻辑,基本的结果,把一个意思表达清楚。
第三个阶段:在结构方面,要有适当的写作手法;细节方面,要有合理的逻辑。
看完之后,深刻的理解到学渣和优秀之间的差距。从多次的写作教育中,总结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优秀的老师,并且得到她或他的教诲,的确是学生的庆幸。这让我想起我中学时代的英语老师,她也是个善于归纳总结的老师,并且把知识都讲得生动活泼,对于英语的时态改变,她能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1堂课里面学会所有的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在行动中,真的做到的有多少?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在写作或者是思考时,我总是在一堆细节中迷失了自己,倾向于胡思乱想,懒于踏踏实实的写下来,记录下来,总结归纳。
我想优秀和普通之间,相差的就是勤于思考及付诸实践吧。
结合吴军老师的写过阶段来看,我还在不知道该写什么而发愁的第一阶段。在007的19班的这段日子里,其实是通过大家的坚持,陪伴着我,让我能走下去。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总希望找到捷径,总沉溺于电视剧那种一努力一下、就马上有好的结果的思想中,害怕失败。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子的,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同时,要停下来,回头看看,归纳总结成功和失败,才能够在做到螺旋式的上升。
没有东西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点一滴的叠加后,才得到我们可见的成功。
写过论文的、标书的,就会明白,一份份文章后面是多少次的修改、研究、再修改、再研究。
阅读,让我们可以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去经历、领略到浩瀚的知识和别人的人生经历。
道理都是简单的,实践才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