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头脑总是倦怠的,又似乎异常清醒。做出了决定,想好了取舍,因为那通来自母亲的电话,便不再迷茫:明天还是好好待在宿舍备考吧!心无旁骛地。
原本利用周末两天去兼职,毕竟薪酬还是可观的。想起下午母亲的那通电话,我改变主意了,这段时间一直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证而焦头烂额,忍不住跟母亲抱怨了一下“这个真的好难考啊!比我考导游资格证还难”,母亲只说“好好用心准备”。
母亲就是那样一个人,虽然她什么都不懂,但又好像什么都懂,不懂那些繁杂的考试,那些繁琐的知识,考来又有什么用,她从来不管。唯一知道的就是支持我所有的决定,不问任何理由地。常常几句简单平实的话语却总能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一直坚持下去。所以我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母亲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就像这样,就在这样的“一念之间”,我决定不当逃兵,迎难而上,好好用心备考,因为母亲会一直看着,听着……我便如此坚持着。
我想不少大学里的同学都有着与我或异或同的迷茫,面临着那些或大或小的选择。在这里我想分享个人的经历经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大学,我们这曾经迷茫的青葱岁月。
大学的时光总被人们描述得那样丰富多彩,绚烂多姿。惬意,舒适,悠闲都是它的代名词。但我总觉得这未免有点儿庸庸碌碌,虚度光阴了,青春的岁月不应在这迷茫颓唐中挥霍吧!
大一时的我也曾那样肆无忌惮地尽情释放压迫在高中阶段的那颗不羁之心。没有约束,没有管制,我变得自由,变得散漫。也像很多同学那样上课玩手机,睡觉,看小说,反正就是不听老师讲课。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还喜欢泡图书馆了吧!没早课或者周末必定睡到自然醒,严重的懒癌患者,恨不得在床上解决所有大小事务。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从大三开始改变吧,逐渐觉得大学里总要做些什么,至少以后不会谴责现在的自己。
开始上课好好听讲,努力学好专业课,早上七点起床,按时吃早餐。考到自己需要的各类证书,或许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但现在的我觉得努力考证的这个阶段至少我合理安排了自己的时间,科学有效地完成了目标,并且学会了自主学习,锻炼了自己的自控能力。不是说盲目跟风地去考证,而是让自己充实一些吧!
或许还有这样一部分人,忙于兼职,频频旷课,我没有坚定的立场去批判他们这样一群人,这都是个人的选择。
在我看来,在有闲暇时间的时候去兼职还是可取的,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兼职所得对于部分人来说也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个人觉得就算要兼职也要从优进行,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这样也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对于在校的学习和以后的就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选择,或对或错,都应该得到尊重;属于每个人独特的青春,都应该被善待。年少时的迷茫,挣扎,快乐,伤悲……所有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总是无一例外地,不会缺席。
怀着“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任是少年”的美好祝愿,我希望:少年远去,不负卿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