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师徒路经十万八千里(单程),历时十四年(从贞观十三年出发直到贞观二十七年方回),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斩妖除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终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佛经,修成正果,加升旃檀功德佛。
然而初时,曾在长安关外法门寺过夜。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场,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这才正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难怪众僧只有个个宣扬、个个称羡的份,既怕山高路远,海阔河深,又惧狼虫虎豹,妖魔鬼怪,还未出发,便已被心魔牢牢束缚,行动不得半步。
独独玄奘,心志坚定,意愿宏大,能力排众议,不惧艰难,最终修得正果。但此时的玄奘亦是肉眼凡胎,西天路上每遇高山大河时,亦曾念念心忧,恐有妖魔;被妖魔捉拿时,亦曾落泪啼哭,甚至弱于常人;岁月悠长,也曾数次感慨思乡,游子断肠。
然而遇妖魔时,有徒弟解救,神仙点化;情绪泛滥,心生恐惧时,有弟子安慰;山长水阔时,有善人施斋,有老龟渡河。可以说是一路灾祸不断,却都遇难成祥。虽然有神仙保护,却也是他自己心志坚定,能去除诱惑,敢迈步前行。如法门寺诸僧,一生不肯踏出寺庙,又怎知会有神仙愿意护佑,路上且有高徒等候?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已是年近古稀,想来是以此为喻,寄托人生体悟。人间路上,纵有妖魔鬼怪,哪有神仙护佑?但你只要能够坚定心志,迈出步子。纵然会有坎坎坷坷,但总会有朋友相助,家人照顾,领导扶持,总有种种成功的法门。曾经的山高路远,趟过去了,就都成为柳暗花明。
没有心魔作祟,困难处即是行智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