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应该扬长,还是补短?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究竟是“扬长”好,还是“补短”好呢?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想要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就需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从这点上来说,孩子不能有过度短的板,如果有,那就应该“补短” ;不仅如此,从基础教育结束进入高等教育即考大学,这一环节来看,想要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必须总分达到规定分数线。这,只靠某一课,是达不到的,必须各科均衡。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让各科差异太大,“补短” 是必须的。  

      从进入社会,在社会上的长远发展来看 ,只有有自己独特优势、特长的人,即 有擅长的人,才能在某行业、某领域、某方向,走的更高更远。所以,从这方面看,“扬长”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单纯的 “扬长”教育, 对家长来说,得具备两点:第一 能准确判断这方面,孩子是否确实真有特长   第二  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 比如 斯诺克王子  丁俊晖 ,八岁开始接触台球,16岁成为职业选手,17岁获得首个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冠军,以后一路高歌,到2024年获得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而这些辉煌的背后,是前期他爸爸陪着他到处求学的艰辛,是前期全家人紧衣缩食 来应对 听课、训练、比赛的各种费用,经济上的压力可想而知。比如 钢琴演奏者   朗朗  ,在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后,他的父亲辞去公职 , 一直陪伴朗朗在国外求学、比赛、巡演;而他的妈妈,独自留守沈阳,为朗朗的成长提供必须的经济保障 ,有整整 八年的时间没见孩子!这些都是成功的“扬长”教育 。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要做到以上两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既想让孩子有足够高的综合实力,又想让孩子能在社会上长足发展,怎样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呢?在现在的教育考察体制下, 或许可以折衷一下 :在中小学阶段,通过“补短”,让各科尽可能均衡发展 ,高考时不至于偏科拉分 ,同时细心留意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这些方向上适当做一些拔高,发挥一下孩子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在高考时不失利,又可以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做一些准备。

      所以,对普通孩子来说 ,“补短” 的同时,做一些“扬长”教育时可行的 ;对“天才”孩子来说,“扬长” 教育更能释放他的优势、特长,也更有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