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上文
我是“原上文”,80后写作爱好者,点击“关注”我,每天和你分享平凡生活的点滴。
九十年代末,农村秋收后,玉米秸秆作为养羊的草料,刚开始是整个扔给羊吃的,羊吃完叶子,剩下的光杆用来烧火做饭用。
那时候,家里田地不多,除了秸秆和玉米芯可用来烧火做饭,其他的燃料还要靠捡拾。
每年四月份,天气转暖,家家户户都会沿着山洪渠沟,开始捡拾被山洪冲下来的柴火。
我家也没有例外。
一大早吃过早饭,母亲会准备好一大张烙饼、带着茶壶、茶叶和一些水果,唯独不用带水,一家人坐上拖拉机出发了。
山水渠因为常年有车在行走,会有碾压成的便道,我们一行人顺着河槽进山了。
每一次捡柴火,对于十几岁的我和妹妹都像极了一次旅游。
山中的空气因为有泉水、气温低的缘故,深呼吸一下,冰凉沁人,有种难以形容的山花清香,很舒服。
进山的时候,拖拉机开得并不快,父母都在注视着哪里的柴火多,我和妹妹则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山中石头和树,指画着这个石头像什么、哪个树木多顽强,半山腰都能生长得那么茂盛!
赶巧时,我们会看见山榆上的松鼠,惬意地啃食着榆钱,见到人也会一溜烟钻进山洞里;
天空中盘旋着老鹰,正在俯瞰着我们或是它的猎物,山中时不时还会听到“咯咯、咯咯”的声音,不用猜,附近一定有成群的石鸡;联想一下,它们可能就是老鹰的下一餐。
越往里走,山的颜色越深;
越往里走,山越是陡峭;
听父辈们说,有的山上长有野生葡萄,有的可以直接吃,有的可以酿酒用。
父亲估算着返程路上够捡拾一车就会停下来,一家人开始捡拾柴火,边聊天边捡拾,不一会就捡拾了大半车。
中午的休息时候,母亲拿出准备好的烙饼、水果,父亲和我用石头垒成小灶,茶壶里装上山泉水和茶叶,就地取柴,点火煮茶。
烟火升腾起来,一家人围坐在周围,边吃边欣赏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怡人美景:呼吸吐纳间,开启享受自然生活。
人,需要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欢笑中、在观察中、在触摸中,寻找美的踪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人,需要尊崇自然。
尊崇自然,走进大自然才能更接地气,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宁静。
人,需要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沐浴着阳光,倾听泉水叮咚,微风轻拂着脸庞,让人感觉一身轻松;回归自然年,需要我们做的,恰恰只是放松而已。
看着远处的山连绵起伏,错落有致,有的深入云霄,不禁让人感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返程的时间到了,我们会把垃圾归置起来一并带走,留下的只是来过。
四季变化,景色不同,凡有机会,没有人会拒绝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庆幸的是,虽然自己没有生在繁华闹市,可身后的山和水,何尝不是另一番别致的拥有!
参加工作后,我常常把我的经历与孩子们分享,带他们暂别城市的熙攘,走出家门,走进山沟、亲近小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让孩子们用发现新大陆般的新奇视野去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向往自由。
现在农村不需要捡柴火了,父母们有时还是会跟我和孩子一起玩耍,到郊外、去山沟、打酸枣等活动,不需要准备什么,轻装即可出行,每次都会玩得尽兴,满意而归。
一有时间,总想着带着家人到处转转、四处看看,看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东升日出、看落日晚霞。
捡柴火的经历带给我无限遐想空间,不论在哪,每次想到这里:浑身迸发出力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在原上
听闻、感悟平凡生活
记录着身边人、身边事
传递正能量,与朋友们分享、共勉!
我是“原上文”,80后写作爱好者,点击“关注”我,每天和你分享平凡生活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