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份来了保山,24年12月份又来了保山,这一次呆的久,把保山周边都转了个遍。
青华湖
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横断山区,怒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保山盆地。
西湖包括西湖湖面和永昌阁。永昌阁已成为保山地标建筑。西湖水生植物丰富,大片的荇菜引来水雉在此栖息。2017年3月底西湖来了一对水雉,在西湖荇菜群落上做窝安家,4月水雉产下4枚蛋,5月孵化出4只水雉,水雉在西湖安家生育繁衍。
永昌阁是永孑棋院的主体工程,建筑面积达4543平方米,高度44.99米(寓意“事事如意,长长久久”),外观五层,内部九层(寓意“九五之尊”)。
这里风景优美,加上保山温暖的气候,更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在这里散步,全身舒展,身心放松,没多会便困了。
水中藻荇交横,鱼儿成群结队。
虽是冬天,还有朵朵荷花开着,跟旁边的枯枝败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园里树木郁郁葱葱,种类很多,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特别漂亮。
保山特色黄焖鸡。
太保公园
太保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是一处城市森林公园,与城区相对高度为580米。
太保山原名松山,明嘉靖年间因官至太保(古官名)的文澍(曾任职四川重庆府)晚年归隐此山而更名为太保山。民国初年重新设置区划时,为避与甘肃永昌同名,原名为永昌的保山遂因其太保山而更名为保山。1981年,太保山建设成为太保公园。
山脚下的大树。
这里,承载着几代保山人民的记忆,山顶的游乐园如今已经荒废,到处长满杂草,但这里的一切无不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辉煌和热闹。
沿着太保山下来,是易罗池。
易罗池原名九隆池,也称龙泉湖。九隆池是以汉代以前第一代哀牢国国王九隆的名字命名,而哀牢国的都城就在今隆阳区东边的哀牢山下;另名龙泉湖,则与史料记载有关:“城西太保山下有泉涌出,停蓄为池,父老相传为龙泉”,池边始建于唐代的龙泉寺也因之得名。
无论是九隆池还是龙泉湖,最终更名易罗池并沿用至今,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紧挨九隆池附近有一数十平米左右的小池原本就叫易罗池,后因小池渐渐消逝,大池扩展便延用小池之名至今;其二,龙泉湖更名为易罗池,则与明朝参将邓子龙戍边卫国有关。在邓子龙率兵拒敌鏖战边关的间隙,至永昌(今保山)城西南龙泉湖小憩休整时,于湖中央兴建一观景阁,冠名濯缨亭。“濯缨”一词,语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原意是洗濯帽缨。后来演化为对超脱世俗、操守高洁之人的赞誉。保山的后人们出于对邓子龙靖边护国的敬慕与怀念,便将龙泉湖更名为易罗池。易者,谦逊,平和;罗者,排列,构建。意喻着保山人民对过者的祈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易罗池主要景观包括一个水池、一个亭子和一个塔。湖心有亭,称为湖心亭。池西山坡上有文笔塔,始建于唐代,曾被毁后修复。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滇西战役中阵亡的爱国将士,在易罗池畔建立了公墓及纪念碑,现为滇西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公元69年,古哀牢国末代国王柳貌率77邑王,5万多册户,55万人口内附归汉,成为了华夏民族寻根前行、大归一统的一段历史佳话。而发端于古哀牢国的“九隆池”,今天则成为了保山市民茶余饭后放松身心的休闲圣地。紧挨城边的便捷,山水互动的灵气,应时盛开的花卉,及至掩映在婆娑翠竹蔽天榕树之中的亭台楼榭,这里俨然成了保山的世外桃源。
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池里的锦鲤,又肥又大。
来保山,各种美食之间,有一道其余地方很难见到的菜——砂仁炖鸡。
砂仁,一种调味料,一般整颗入菜,这里的砂仁炖鸡,则是将砂仁研磨成粉。
鸡肉放入坛子,坛子放入铁锅,周围用粗盐环绕,再用木炭加热粗盐,这样炖出来的鸡肉鲜而不腥,嫩而不柴,配合着砂仁特有的味道,特别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