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在成都维也纳酒店,我们迎来了易家文化专家导师团首席导师杨晓玲老师的教育专题讲座:《做懂孩子的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要讲到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问题在于我们真正相信并去践行过吗?人生都是先相信而后看到,选择相信并真正去践行,才有可能实现,否则这些理念与心灵鸡汤将没有什么区别。
您将用什么方法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
台湾作家黄永玉说: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悲伤;是我们的骨肉,也是我们心灵的依托。父母就是怀揣梦想和责任,把孩子生命带到远方的人。
那么:您的孩子是您的甜美?
还是您的悲伤?
抑或他仅仅是您的骨肉?
您将用什么方法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
四个教育问题
杨老师向大家提出了四个教育问题:
1、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
2、你如何达到,它对你重要吗?
3、为什么它对你重要?
4、你如何知道自己达到了目标?
第一个问题是问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自信、乐观、快乐、健康、积极向上、做事专注、懂国学、懂书法、会踢足球、会弹钢琴、会弹古筝、会画画、会跳舞,等等……
每个家长的心中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或清晰、或模糊,但都存在于你的心里,或在你的潜意识里,目标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你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我认为其实质是在问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认为什么品质对于孩子是最根本的?是精神品质、家庭素养还是各种技能。
第二个问题的实质是问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很多家长回答:在孩子的教育上要舍得花钱,要力争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培训班,请最好的家教,等等。也有少部分家长回答要依靠家长的引领,而不能仅仅依赖学校和老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密切相关,因为不同的教育目标自然对应不同的实现途径。
大部分回答都认为教育的主体是老师。这样的答案其实也透露了家长内心的教育理念,成绩是根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获得高分,可以上名牌大学,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对于后面两个问题,大家的回答就不那么确定了。
老师通过以上问题很容易就了解了大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因此老师提出了要培育生命之根。
重视根的教育
杨老师认为:自尊、自信、责任心、学习兴趣、进取心、良好习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七大品质,也称为孩子的七大生命之根,是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一颗树的结构:下面是根,中间是茎,上面是枝,最上面是叶子。一棵树,如果树根不够深,它能长得高、长得粗吗?如果树根不够深,即使长得枝繁叶茂,它能经得起风雨吗?
多数家长都爬到孩子的“树干”上、“树头”上、“树冠”上去修剪,而忘记了根的存在,更忽视了孩子的“根”所依附的这片土壤,忽视了是什么让根出了问题。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能看到这样的悲剧,某某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害怕家长批评而自杀。如果孩子的根基没有打牢,就很难经得起风雨,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倒下了。
这七大生命之根,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才能实现,而这主要依赖于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
七大生命之根详解
(一)自尊心——成人之根
1、自尊心是人精神的脊梁骨。是孩子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尊重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的心理状态。
2、自尊心就是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有尊严的内心感觉。
3、面子是自尊心外化的表现,打人不打脸。
(二)自信心——成长之根
1、孩子面对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三种心理状态:
第一种心理状态:我能行。
第二种心理状态:我不能。
第三种心理状态:让我试试。
2、自信心:就是孩子面对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我能行”的心理状态。
(三)责任心——成熟之根
1、责任心:就是孩子对自己、家庭、班级、学校负责,履行自己义务的自觉态度,是一种承担,一种付出,一种自律。
2、有了责任心:才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才感觉自己重要。
(四)主动进取心——成功之根
主动进取心,也叫上进心。是个人力争上游的决心与欲望,是骨子里透出的百折不挠、不服输的劲。
(五)学习兴趣——成长之根
学习兴趣就是孩子喜欢学习、渴望学习、快乐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不可抵挡的吸引力。
(六)良好习惯——规则之根
习惯是不受意识的支配,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就做出来的一种自动化的稳定行为。
(七)人际关系——生命之根
上述七大生命之根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产生,在家庭教育中完成。
我们要做一个有耐心、有责任心又有方法的家长,教育理念很重要,理念指导方法。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你就会知道你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去启发、引导他。
教育孩子,不仅是给孩子一碗饭,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成长理念。
……
未完待续。
下一期将分享实现方法以及父母的一些常见错误做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