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考。我和同室同事着旗袍,寓意考生们旗开得胜。另一同事笑我穿早了,“但愿10年后你还能穿得上这身旗袍”,这是对我的身材管理提出了要求。
今年云南的高考作文题:《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这是讲学习运用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得,第二个层次是懂得并会借鉴,第三个层次则是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一个层次是平庸,第二个层次是优秀,第三个层次是卓越。我们大多数学生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家长致力于鞭策学生达到第二个层次,梦想按部就班到达第三个层次,以往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可是,你可能没有想到,“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这是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老师提出的论断。对此,我深信不疑。不是因为朱是专家,只是因为它恰恰符合了我的教育理念。
至于为什么优秀是卓越的敌人?我想可以用樊登讲书中提到的“人是复杂系统”,“教育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事情不能用简单系统的思维理解”来解释。
一次与家人朋友的茶余饭后聊起这个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一朋友拍案叫绝,觉得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绝对是高人,并想结交之。另一朋友则无动于衷,冷静的提出:“你们会不会对自己孩子的定位太高了?能优秀已实属不易,还想要卓越?”这位朋友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孩子的教育上是采取安全战略还是激进战略?志存高远固然是好事,可是追求卓越必然意味着要忍受不可控的风险。多数普通百姓估计会觉得,还是保守一点吧,卓越可遇不可求,就往优秀的路上死磕!所以,以上多数家长和学校选择的教育策略会不会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培养不出足够多创新型人才的原因?
似乎有点扯远了。
今日高考,多年前我参加高考时的作文题目我已经忘却,能记得的只是当时紧紧张张又充满期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