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各种连续写作活动带来的灵感和动力所赐...我终于完成了15年年度计划中的一项---写够十万个字。
当然数字不能说明一切问题,或许它连一个问题都说明不了。九月份21天写完的时候,夜一问我,你什么时候能好好的结个尾?结果又三十天写完,我依然是个开的了头结不了尾的风格。
所以每写完一轮之后都会越发觉得写作就像是练习武功,一开始希冀别人的指点,建议能够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越来越悲哀的发现,不管是多么中肯的意见和多么实际的评价,都很难让一个人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地面上提起来。You are what you read,真是不能再对的一件事情,你所阅读的即使你所思考,你所思考的决定了你的输出,甚至于措辞风格,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你阅读内容和阅读习惯的影响。
然后回头去整理了一下自己一年来读过的百本书的内容种类以及自己对其的熟悉程度,默默的好汗颜,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和格局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这幅模样。这也算是写作能够带来的反思之一,要知道在15年初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一度觉得“这样也很好”和“不管什么风格,只要我想改就一定能轻易改变”,如今写过更多,却只能更加觉得自己的眼界有多狭窄,思想有多浅薄。以至于一年前写过的东西逐渐不忍心再回头看,当然,这也算是写下来的好处之一,如果没有写下来,很多事早就已经忘记了,想起当年的自己也不过就是会觉得幼稚,但是到底有多幼稚,又成长到什么程度,恐怕只有靠自己亲手写过才能证明。
所以更多的时候当我在写,都会觉得与其说是给别人看的文章,更不如说是写给自己老年之后可以回头去看的思想演变史。私人化的日记太过流水,只有借助平台带来的“可能会有人看到哦”的胁迫才能够好好的整理自己的思路,认真修剪措辞论据论证。然后逐渐从“怎么办不知道要写些什么”逐步到“那就随便写写,没灵感就没灵感罢”之类的所谓从容(破罐子破摔)心态。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发现,曾经耿耿于怀的,曾经想不通看不明白的,当试图写下来或是写完之后,也就不过如此而已。想要说明一个问题之前必先说服自己,想要说服自己必然要有完善的论据论证情节,所谓读写相成大概如此。越写越不惮于承认,自己就是个没那么多天赋可以凭空妙笔生花的人,写下去就是这样一条直视自己的道路,旁观的人或许不知,写下笔的人却心知肚明。
昨天看到有人在微博上私信,说我关注了你两年,发现你的逻辑和推论真是越来越好了,忽然比收到很多红包都开心,就是那种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忽然可以吻合的感动,这就是写作能够带来的感动和进步。
想要保证输出的质量,每天都去提笔其实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浅薄的思考还没有机会经过沉淀和验证就不得不付诸笔端。但是连续的有起日期的写作则是一件很容易让人进步的活动,跟有没有人指导无关,跟有没有人交流无关。就是很容易,清清楚楚的能够让我发觉自己的瓶颈,就是这么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如何反过来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陷入这种“那个作者叫什么想不起来...”“这句话原文是什么想不起来...”的境地。
何况,我可是不被逼着就会懒死星人。
去读书了,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