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年末(2025年初),谁能想到小红书这一波用户增长妥妥的啊!
这不就是长期主义的案例嘛!
TikTok在漂亮国被封禁,小红书突然成了承载这群老外的一个避难所,大批美国用户注册小红书,纷纷开始自我介绍,点赞、评论非常高,收藏很低,评论区活跃程度异常高。“交猫税”现象一时风靡小红书上的外国友人。
上午快速拉了下小红书的信息流,让系统推荐了相关的内容,尝试进行下概括。
【事件简单版本总结如下】:
Q1:为什么突然小红书 REDNOTE 来了那么多美国用户?
TikTok在海外遭到封禁/审查,缘由就是要交出制空权,这哪儿能同意卖身啊。短视频这种算法+ugc的模式,想象空间实在太大,老美也心里慌慌啊。下架应用APP后,原来在海外版TikTok的用户,自称为“TikTok难民”,继而转战下载了中文原生的小红书 rednote应用(话说每一个海外应用都能在中国找到对应的应用, 不是吗),造成了2025年初集体涌入的现象。也难怪,对于自由崇尚惯了的那群用户,在文化这种事情上肯定是有集体情愫的,以上也是造成这次现象的主要原因。
(贴个TikTok百科介绍:TikTok由抖音集团在2016年推出,最初以“抖音”为名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随后于2017年下半年扬帆出海,面向国际市场更名为“TikTok” 。2017年5月12日,字节跳动向海外进军,TikTok在谷歌商店上线 。TikTok采用抖动的音符作为标志,旨在与平台音乐配合,鼓励多样化内容的创作,音符也代表发出真实的、娱乐的声音,不受文化限制,探索永无止境的含义 。2017年11月,字节跳动以10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应用“Musical.ly”,随后将之前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市场推出的抖音国际版TikTok与Musical.ly整合 。)
Q2:这些外国用户都在关注什么内容?
首先基本都在建立自己的初始profile(角色),比如通过简单的自我描述、生活场景化自拍,表达简单的问候、自我展示,希望和社区的用户进行互动。
其次,大都抱着对于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新鲜感,尝试获得交流和反馈。评论区活跃度非常高,跟这次事件目前还在发酵进行中有关系,正是新鲜热恋期之中。
Q3:这些外国用户了解中国吗?
这群外国人非常喜欢国内社交媒体的氛围,他们更喜欢互动,可能是对这个社交平台的新鲜感,以及对中国的陌生。
但普遍的他们对中国了解的很少,看得出来外国媒体对于中国信息的封锁异常严重,这个机会窗口可以让老外快速的了解和接触,并且感受到这里的线上社区文化。是一个难得的民间自由文化内容交流的时间窗口,互相传递和渗透对对方的认知,对于群众们都是好事情。
外国用户看到中国文化的多元与丰富,中国用户也看到外国真实的生活。微博的群众已经喊出来,热烈庆贺中外民间建交啦!估计这些外国用户从来没有一下子见过这么高的热情互动,看了一下均值数据,发布时间在1天以上的,基本上赞、评互动数据都轻松上千了。
Q4:有没有一些搞笑的、有趣的事情?
1️⃣评论区飙英文不要太爽,这种英文直接回复,估计把老外给整懵逼了,怎么你们英文水平都还不错啊。兄弟集美们展示文化自信的时候到了,雄起!
2️⃣中英互助,有中国学生让老外做英语试卷的,有老外找中国人做汉语试卷的,不亦乐乎。还看到有个学生把同样试卷发给不同的外国人,然后横向对比答案的。
3️⃣外国人不出意外对咱们社区文化中的昵称产生了疑问,“momo”、“小白”为什么都是这种昵称,这是什么意思?他们看不懂啊。
4️⃣v50、给我两元、给我5刀,起中文名字的生意,我怕是大学生水进去的点子吧。关键看到有些中文通的老外,在外国ip直接用流利中文拍出来视频,这是有点水平的了。
5️⃣中外民间,互相比种的红薯谁的大的、互相分享自己家乡田地风光的、互晒自己摩托车的,这满满的free的味道啊!
Q5:这次社区内容的冲击事件会有哪些影响呢?(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是一个难得的内容碰撞的契机和时间窗口,跨种族、国家的民众之间突然产生了社区文化的交流,这在以往也是不容易的。他们的TikTok我们在抖音,他们在ins我们在微博,隔阂从未消失,这次突然的破窗有如晴天霹雳,可似乎大家都做好了准备。
小红书社区的中国用户表达了丰富的热情,大面积上都在积极的对外国用户传递友好/开放/多元的信号和互动,外国用户也感受到了中国社区文化和用户的反馈,形成了双向的渗透和结合。很难确定程度、范围有多大,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起点。
很多外国账号短时间收获大量的关注,必然会带来后续的长尾效应,稀缺的正反馈我想是对他们最好的诱饵。会有人要留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要提供土壤和养分。比如,支持一些外部的优秀创作者能够实现收益的转化。
对于小红书来说,也是一次产品机遇,会不会出现跨境的一些可能?功能性的一些创新可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