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整的慈悲”是熊培云先生《慈悲与玫瑰》随笔集里收录的一段章节,批判鲁迅先生有阶级的文学立场和狭隘的慈悲,批判文学的非理性,呼吁一种不站队伍的慈悲。以前读这篇文字时有种醍醐悟然之感,而当我看完《革命者》这部电影后,有点不敢与之苟同。
李大钊与鲁迅先生那样的时代,是中国劳工值价50元,牲口却值价100元的时代,是俄国军阀在中国土地肆恣杀伐国人的时代,是人民群众尊严被傀儡兵沾满污泥的鞋践踏的时代。
熊先生如若您也生逢当时,是被时代的龙卷风吞噬的人,您是否还有底气去呼吁这样的中庸之道,去原谅那些曾迫害过您的人,那些恶贯满盈却不自知的人。
我为何不再苟同这种中庸立场?因为我有心脏与眼泪。我有感性与觉知。我并非只有平和的心境与冰冷的理性,我亦习得不了佛家的普度众生。
是否记得你生命里那些施害过你的人,或许只是平平无奇的某日里的一场意外,或许是暗流涌动深藏于人性恶意的裂隙,却像刺刀利箭一般穿过你。
每个人都自以为良善,但这个世界却处处充满了恶意,一个人的立场决定了它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
我选择原谅过去的事,但我没忘记那些磨难与疼痛,有的人教会你成长,但方式不值得去感谢,我无法做到完整的慈悲,因为我本身就是残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