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 环境与自然保护

经济学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

人要吃小鸡,鹰也要吃小鸡,鹰多吃一只小鸡,世界上就少一只小鸡;人多吃一只小鸡,世界上的小鸡就会多一只。人们喜欢吃三文鱼,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培育三文鱼。结果人要吃的三文鱼越多,三文鱼的数目也就越多。

  • 能源的储存量也一样。人类发现的石油存储量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
  • 在物理极限到来以前,其他形式的新能源也已经应运而生了。
  • 总体而言,人类为能源所支付的价格不是上升,而是直线下降。

If it pays, it stays. 越是有用的东西,越能留下来。


1. 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与疑问

  • 第一,野生动物越保护越少,这本身可能是个伪命题。人类干预使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加。
  • 第二,人工饲养动物,不是野生动物。
  • 第三,有些野生动物本来就是由于濒临灭绝,各国政府才在禁止杀戮。
  • 第四,即使允许杀戮和利用,也存在各种技术障碍。

2. 物种大量灭绝和产生,是大自然的常态

  • 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地球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 4.4亿年前的奥陶纪,第一次物种大灭绝,85%的物种都曾经灭绝,不太要紧,这是大自然的常态。

3. 面对大规模物种灭绝,人类干预作用微乎其微

  • 一天75个物种,政府只能挑很少一部分自我安慰地加以保护。
  • 保护本身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资源是稀缺的,我们不能不做选择。有用的才能留下来。

4. 私有产权与市场能更好地保护珍稀物种

  • 禁止交易能够增加珍稀物种的数量,还是允许经营更能增加它们的数量?
    • 熊猫有用(It pays),所以留下来了(It stays)
    • 这恰恰印证了经济学原理
  • 大片土地的长期私有产权,才能激发维护生态的积极性,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 现代化超大规模的城市,集聚的人越多,资源共享的程度也就越高,浪费就越少。

5. 时移世易,是我们应该愉快接受的世界基本事实

  • 世界上有很多语言正在消失。
    • 每隔14天就有一种语言消失。
    • 所有人都不学不用,是一种自然淘汰的结果。
  • 每天同时也有很多新词汇、新说法、新想法不断地涌现。

课堂小结

  • 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 每天有大量的物种在灭绝,也有许多新的物种在诞生
    • 人类只能对身边非常小的一个范围做出有限的干预
  • 干预要符合基本经济规律,资源有限,只能把它们用在刀刃上,越有用的越可能留下来。
    • 市场、交易、产权能更好地激发人们保护和繁衍珍稀动物的积极性
    •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大量正在消亡的语言。

课后思考

出于我的好奇我想知道,如果你是一位既讲普通话又能讲方言的人,那你跟你的子女,是讲普通话更多还是讲方言更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