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观察性的语言说话

虽然说了四十多年的话,但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说话有时还是说不到点子,甚至还会因为乱说话而得罪人,常常不敢乱开口,以求无过于人。

到底该如何说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不管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在听了姜博士的良知MBA课之后,才豁然开悟,原来我们说话都带有明显的观点倾向,自带观点的话让别人很不舒服。因为令人不舒服,所以交流的效果很不理想。

带观点的语言令人不爽,那就要坚持讲不带观点的客观性语言,也就是观察性语言。这样的语言是看得见的语言,对于能看见的语言,大家都不会反感。而且很多时候,你只要把观察语言说出来,对方的良知就会自动作出反应,并循着你的意思在改变。

比如,小孩子的成绩很差。我们不要说小孩子考得不好,甚至带责问地追问为什么。只要把他们的成绩如实地念一下,小孩子的自尊心的良知就会自动感悟,然后暴发出努力读书、拼搏向上的活力,成绩达到甚至超过你的预期。

观察性语言虽然没有倾向,但它能让对方听进去,并在唤醒有点沉睡的良知,这就是观察性语言的魅力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性语言最丰富的就是法律条文,因为它用观察性的语言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各种法律问题,而且态度中立。

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请学会运用观察性语言,并持之以恒践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