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管理学课》罗友学院打卡第16天。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业绩”。
在上下级的所有关联线索中,同理心意识都是个重要的概念。没有同理心意识,管理者就很难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卓越的影响者。
同理心意识,就是要努力做到“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同情”,而是要生发出在下属情境中想问题、思考问题的同理心。尽管有些学者至今还坚信:产生同理心是人类的一种特质。但我的观念是:不管你有没有产生“同理心”特质,作为领导者,你都要努力去建立一种“同理心”意识。
有了同理心意识,你才会冷静地分析下属力发生作用的逻辑线索。去识别观念性问题,用行为影响行为,观察和判断下属的工作结果。然后,你才能在这些判断的基础上,去决定如何对下属进行恰当的指导。
关于指导下属,首先你需要记得的,是“用行为影响行为”。改变他人行为的,不是你的观念,而是你的行为,是你的行为改变了他人的观念、行为和情绪,而他人的观念、行为和情绪的变化产生了你期望的结果。
有了同理心意识,你才能够对下属的行为进行“前馈管理”。前馈管理的三个要点——首先,是要注意到下属的情绪,要能够让下属在良好的感受下加深对于任务的理解,要让下属有好的感受;其次,一定要让下属感受到你讲的话,究竟是要传达一个怎样的指令,要让下属抓到重点;第三,就是要在下属抓住问题核心的情况下,给下属留有发挥的空间,这就是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最后一条,和我们讲的专有信息、授权法则、工作的主动性这些内容,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我们在决定是否对下属进行批评,以及下属在接受批评的时候,也是需要同理心意识的。批评下属,有一个基本原则要格外牢记,那就是: 批评一个下属,不是为了得罪一个人,而是要为了带出一个人。所以,我们在决定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必须要想好时间、场合、范围、程度等细节。某种意义上,批评人不能随意,它也是需要精心准备的一个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