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季,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少年走在上学的村间土路上,一旁是绿油油的麦田,一旁路基之下也是绿油油的麦田。气温骤升而又干燥的天气,迎面吹来一阵大风,卷积起黄土和沙子,大风扫过,无处可躲,侧身避其锋芒也不及,像一个猝不及防的巴掌猛然抽上脸庞,黄沙眯到眼睛里、黄沙抽打在脸上,干巴巴的疼、黄沙灌进鼻腔和口腔,品嗅到这种天气下北方特有的灼热与焦躁。
2020年的4月初,又到了一年中杨絮飘飞的季节。这几天,也不见本地新闻的报到,自然也没听到专家说这飘飞的杨絮要持续多久,大概到什么时候。
今天尤为反感这忽忽悠悠乱飞的杨絮,出门乍看,便觉不可忍受!不止一次想到帽子,帽子,我的帽子,可惜不在这里,于是返身折回换了一件戴帽子的外套,索性做一个安全感爆棚的套中人,严严实实的,不用担心杨絮会飘落在头发上。
转眼间,在这条街住了快两年了,依然谈不上熟悉,或者说一直都是一条陌生的街。在这条街上没有认识新的朋友,也搞不清每个楼叫什么名字,哪座挨着的是哪座,哪里又有什么商店。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找不到可以去的。试过的几个不爱吃,吃过的也觉得不想吃。也有经常去的,饭菜和老板都很好的,可惜后来铺面改弦更张,可能是这条街太商业了,一个店铺过不多久就换了另一个门面。
外边的饭吃久了,再也不想吃了!可是现实是又不得不吃,每天到了饭点儿还是在这条街上寻寻觅觅,或向南或往北,或去这家或进那家,饭总是要吃的。
最近,走在这条街上,疫情的原因或是假期的缘故,路上的、路旁的车辆和行人都不太多,显得这条街原来也可以不这么拥挤、嘈杂。等红绿灯的间隙,十字路口远眺东西两旁,俯仰南北前后,原来这条街也可以重新认识一下。
不光是这条街可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也可以重新认识一下。
昨天完阅了一本小书,名曰《FuPan》,阅读后不管是认同也好、共鸣也罢,抑或是得到新的方法和认识,总之是有益的,超出预期的。
我买书一般两种方式,一是“扫货”,无论是地边摊或是实体店,目光扫个遍,喜欢的不喜欢的,感兴趣的不感兴趣,心中必有大概,随便翻阅,若是恰逢心意,或心生欢喜,看看价格是几顿饭钱,拿下。
一种方式是“搜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意必先读其书”,就像这本书,就是在Amazon还卖实体书的前夕搜到的勉强看起来可以买的“孤版”。为什么买它呢?因为听说,所以必然要得知其一二领悟精神,不然总被一些“概念”呼来唤去。
下班了,换一条不常走的路,重新看一下平时不甚在意的风景,忽然发现公交车竟然这么少的人,阳春三月票价已经是1块钱了,这段距离比地铁便宜8毛。风景一直是那个风景,看风景的心态变了,觉得风景也就不一样了,好像是要重新认识一下,也是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从路上的风景,到生活的小街,再到此去经年的一年。自来到这座城市,遐思时挂在嘴边的是“感受力越来越强,表达力越来越弱。”在这句自认为高深内涵的文字信条下,踽踽而行,感受周遭。想来这句话,像是绝世武功的心法口诀,而这绝世武功也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层,层层递进,认识总有新高度,但永远没有顶峰。
又一次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气息,与过去不同,
过去欣喜于嫩绿的杨柳枝,今天厌恶起纷飞干燥的杨絮!
2020年4月6日夜
于石门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