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真正敢把梦想变为现实的人能有多少呢?梦想就只能存在于脑海中吗?也许你会说,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我们缺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去付诸于行动,习惯把一切的梦想都归结为不太可能。但梦想真的不可能成为现实吗?
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叫丹尼斯的年轻人,他通过运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将自己训练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手。谁曾想过他在这之前还没有打过一场完整的高尔夫球,而且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的体育项目。但是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花费了整整六年左右的时间来刻意练习打高尔夫球,最终获得了参与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锦标赛的机会。当作者问他为什么选择打高尔夫球时,他回答:“我真心喜欢。我想证明,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可见,刻意练习是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如果你愿意付诸行动,梦想也是能成为现实的。那么,我们要如何运用刻意练习来提高某一方面的技能呢?
首先,你要找该领域的好导师,他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帮你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在他的指引下,你能够更加迅速地获得进步,这远远比一个人单独练习好得多。比如说,职业篮球赛手相较于业余篮球爱好者,他们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个好教练。这就是职业篮球赛手的优势。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好导师不仅要有足够熟练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他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经验。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不再能快速进步,或者根本没有进步的地步时,那就需要找一个水平更高的导师了。
其次,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如果你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去练习,那是不可能有任何成效的。或者如果你只是为了好玩或放松的心态,这也是不可能获得进步的。就像写作,偶尔的自嗨可以抚慰自己的心灵,但是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一定要不断尝试去公开写作,而且投入的时间也很重要。毕竟没有付出怎么可能有收获呢。
当然,人都会有惰性。长时间的专注会更快地产生内耗,这是不利于我们坚持练习的。其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的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一旦无法专注,那就停下来吧。保持充足的睡眠、制订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短,这些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那没有导师怎么办?
我们可以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设计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练习方法。比如说,你想做一些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处在你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而且,你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中,要着重关注到底怎么才能做好它,在哪方面还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样进步。
这里涉及到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这三个F,分别是以英文字母F开头的三个单词,即专注、反馈以及纠正。
比如说,你想提高写作技巧,你可以看看那些精彩的文章是如何打动读者的,这其实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理表征。通过这种心理表征来指导自己写作,当你模仿得越多,练得越多,心理表征成熟之后,也就能达到上稿的水平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是纯属的模仿,而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当你模仿得多,思考得多了,你也就能写出自己的风格的文章。在这过程中,除了看别人的优秀文章,我们还可以请教一些比自己写作水平好些的老师,这也是一种反馈,更重要的是你要针对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
就像书中所说,“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让刻意练习的效果得到显著地提升。”
或许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会出现停滞的阶段。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逼自己一下,但不要逼得太狠。这通常会帮助你搞清楚自己的停滞点在什么地方。或者换一种新的方式也能够跨越这个阶段。
另外,保持动机也是很关键的,它或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比如,写作一段时间,容易产生瓶颈期。这其中的原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动机减弱了。既有内在动机减弱,如一大堆停下来的理由,也有受到外在动机影响,如没有得到别人的正面反馈或激励。
针对这些情况,有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一个有正能量的社群,里面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为了目标共同监督。这也是许多社会组织背后的理念。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将有利于保持动机。
当然,刻意练习的核心仍然是一种孤独的追求。你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你自己的练习。而最好的建议就是精心设置目标,把长远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控的小目标,每次达到一个小目标时,可以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看到这里,想必你对刻意练习的原则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梦想在找借口放弃,那我强烈建议你要好好地看完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