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瞬间全身发麻,头脑一片空白的,除了触电,恐怕就是借钱了。
向人借钱很尴尬,面子薄的人尤其难为情,脸烫,心虚,头低,眼垂,手脚无处安放,话音打颤,完了冷汗湿透后背,心扑通扑通的跳。如愿以偿借到尚能长吁一口气,假如以失败告终,那么挫折、耻辱、悲凉、茫然,诸感一齐涌上心头,真是悔不当初。
有人归纳了借钱的几个技巧。一曰一气呵成、不留余地。借钱的时候,像在辩论赛上一样,一开口就主导话题脉络,不给对方留下喘息、思考、回避的空间,等到对方回过神来,早已钞票易主。二曰摇尾乞怜,哀兵必胜。一脸苦相如丧考妣,两手痉挛似帕金森,三句一哽咽,八秒一啜泣,叫人肝肠寸断,五内俱焚,乖乖缴械投降。三曰欲拒还迎,半推半就。明明去借钱就是心头唯一大事,却表现出一副专门来闲聊,借钱只是捎带的样子,即便大功告成,也东拉西扯,刻意盘桓。四曰谋定后动,有备而去。数额多少,利息几何,如果这般,我便那般,假如若是,那就这么,全都做好兵棋推演,不慌张,不急躁,理直气壮,气定神闲。五曰虚实结合,顺势而为。借钱的时候多借一点儿,要三借四再还一。对方犹豫之时,仍然笑容可掬,坦然自若。碰到喜欢趁机教训人的,也认真聆听,虚心接受,不可自乱阵脚,打起退堂鼓来。六曰挟天子以令诸侯。假父母之口,借姻亲之手,让人投鼠忌器,屡试不爽。总之,借钱就是个智力活。
答应借钱好办,当即掏出现金,或者递上存折、银行卡,告之密码,任其自取,那是相当皆大欢喜,然而拒绝又何尝不用绞尽脑汁!直接说不借过于得罪人,无异于自断后路,所以不足取,非独辟蹊径不可。一曰优雅法。人家用聊天工具借钱,回复不是本人,我是他妻子,俗称关门,放老婆。二曰豪爽法。人借一万,送他三千,告诉他不用还了,再借一万,再送三千,如果还来借,直接拿刀砍死。三曰苦肉法。满口答应,拉着去银行取钱,把钱包里的卡都试遍了,统统只有几块钱余额……又拉着回家翻箱倒柜,把金银饰品、邮粮布票、废旧手机、随身听等等整理在一起,悲壮地说,这就去卖了借你。四曰瞎掰法。工作没了,公司破产了,跟老婆离婚了……要多惨有多惨,人家还借钱就是没人性。五曰迂回法。或装聋作哑,或顾左右而言他,让人知难而退,不战而屈人之兵。六曰先发制人,以攻为守法。一旦看出人家有借钱的端倪,马上摆出一副捉襟见肘状,先于他开口。较之于借钱的技巧,这些婉拒的招儿也颇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之意。
其实借就一个字,不借的理由万万千。究其真正原因,不外有三:一是自己手头上的钱并不多,借了就没了。这是一个金钱社会,有钱才有底气,没钱就怯懦。正如梁实秋所说,“人穷则颈缩,肩易耸,头易垂,须发许是特别长得快,擦着墙边逡巡而过。不是贼也像是贼。以这种姿态出现,到处受窘。”所以一个人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刚刚结束这种痛苦的日子,突然又要他倾囊而出,岂非让他倒回去炼狱?二是对方让人不信任。譬如人品欠佳,口碑不好,信用有污点。借钱陪笑脸,还钱似阎罗;借钱时是孙子,还钱时是爷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就像余光中说的,“有限的几张钞票,好端端地隐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把它带走,真教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三是对方还债能力差,让人感到借了等于白送。谁的钱都不是抢来的,肉包子打狗这种事,当然不愿意干。俗话说,借急不借穷。虽然说,一个人不一定一辈子都穷困潦倒,但凭现状可预见,短期内飞黄腾达也不是大概率事件,与其指望缈茫的回报,不如储蓄来得实在。
如果你一贫如洗,亲戚就不会向你借钱,那么无功也无过。一旦你手头略有盈余,有人就会跟你开口。借是应该的,不借就有了嫌隙。日后你若有难,他绝对袖手旁观,理由很充分:你有钱时都不借我。有钱,出借就是义务,这是借钱者的逻辑,毫无商榷余地。不借钱就欠人情债,这对有钱者而言不啻一桩飞来横祸。不独亲戚如此,朋友亦然。周立波就说,“如果你不想和一个人交朋友那就问他借钱,如果你不再把一个朋友当作兄弟那就叫他还钱。”因为欠债者多扮可怜虫,易赢人同情,而向人索债,往往被视为小气、卑鄙的作派。破财在前,失友于后,真是噬脐莫及。亲情、友谊如是,爱情也概莫能外。张爱玲说,“摧残爱情的方式很多,不过连根拔起的狂风暴雨,却是借钱。”所以有人干脆说,你若想与人结怨,先借钱给他,再向他讨。古今中外,类似说起来都是泪的名言警句可谓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有个段子说,你欠银行一百元,是你的问题;你欠银行一亿元,是银行的问题。貌似强词夺理,实则哲理十足,前者是你失信,后者是银行失察。俗话说,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欠的钱少,会想着还,债台高筑,也就麻木。只欠一个人,会记得张三李四,到处都欠人,哪管王五赵六,正所谓,欠债多健忘,讨债记性强。面对讨债的,一而“债主上了门,就像丢了魂”,再而“二十八,随嘴搭;二十九,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初一拱拱手”无动于衷了,三而死猪不怕开水烫,最后一死了百债。一般人若非三餐难以为继,不会出门借米。英国有句谚语:与其负债起身,不如空腹上床。那是宁愿饿肚子也不借钱,层次更高一筹。挪威人认为,家庭生活一旦以借债为基础,就不再自由而美好了,显然早就把“无债一身轻”的道理参透了。
(于2015年4月2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