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怎样炼成?美国有句格言:“医生是在病床边养成的。”模仿这句话,我们可以说:“教师是在学校中养成的。”无论大学中的教师教育或在职教育多么完善,无论教育委员会或教师中心的研究讲座多么引人入胜,无论教育研究活动多么活跃,都无法取代学校在教师养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学校才是教师养成的真正沃土,学校通过校本研修培养教师并使其成为专家。
对教师的成长最为有效的要素是什么?从调查结果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对教师成长最为有益的人是谁?排在第一位的“同一学科的教师。”
教师的工作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加复杂,教师的成长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反省达成的。
对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而言,除了活用校内教学研究之外,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成“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因此,以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师作为专家的相互学习与养成,构建同僚性,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世阿弥所说的“幽玄之美”正是体现在成熟型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之中。在这些学校里,成熟型教师怀着初心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在这些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是幸福的。教师作为“教师”成长的场所是学校,对于其中的意义与可能性,我们必须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