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即使你屏蔽了这个,也会有新的补上来。既然是非难断,不如修一颗清静之心,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2、《次第花开》里写道:当你放下成见和伪装,不再焦虑和希求,你的内心才算是真正敞开。与其和眼下的琐碎纠缠良久,不如集中精力继续赶路。放下对他人的看不惯,才能收获内心的幸福与安然。
3、培根有一句名言:“总是说别人坏处的人,永远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
4、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
5、尽人事,仍需听天命 。因为世界上稍微难点儿的事情都非常复杂,超出我们的有限认知和控制能力。我们无非解决了一些维度上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多维度的因素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不能接受天命的存在,就难以正确地审视自己,审视形势。在尽人事的同时,能够敬畏天命的作用,我们在做人时就不会恃才傲物。
6、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可见世界上比我们有才能的人真的太多了,遇见他们,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但是,比才能更重要的是见识,而在见识之上还有运气。贵在自知,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至于结果是好是坏,不妨泰然处之。尽人事,听天命。
7、怎样才能斩断厄运链呢?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止损”和“认命”这4个字就可以了。很多人不肯认命,不肯止损,其实是因为骨子里太高估自己——不仅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的那点儿所得不过是上天的恩赐,得到了固然可喜,得不到也在情理之中,就愿意割舍,也就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遇到背运时不慌乱,把损失限制在局部,避免雪崩式灾难,是智慧的体现。
8、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 。分不清哪些事情该做好,哪些事情不能做,难免会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9、认清你自己,专心做好一件事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想通过多任务的方式多做几件事,结果是一件事都做不好,时间一长,我总是在低水平上兜圈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做过一项研究,表明人脑同步思考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由于生理上的局限,人在某一时刻只能接收、保留和处理少量的信息。如果一心多用,不仅不能多做事情,反而会因为来回切换任务而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错误不断。当脑子里的任务积压过度,一开始可能只是出现一些小错误,当有限的脑力跟不上一心多用的野心,任务积压得越来越多时,大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10、很多人崇拜速成,他们相信自己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捷径,而不是沉住气慢慢提升自己。事实上,功夫没下够,用什么方法都是在浪费时间。
11、要思考,就要慢下来。方法和效率远比忙碌重要,有时候慢下来、静下心来,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我经常提醒自己,凡事要慢三拍。有时候周围的人让我做决定,我会说:“我现在脑子不工作,让我明天再回答你。”因为我不想太匆忙做决定。
12、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很多人做的一大半事情是有头无尾或匆匆结尾的。喜欢多做事,多少和人贪心的本性有关。一个人想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是很难的,得有些不寻常的本事才行。
13、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
14、和智者交朋友提高进步的速度。对于智者,我总是对他们带有敬意,对他们的行事方式、一言一语格外留心,力争将他们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且在行动中一点点改掉我不良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
15、一家公司再好,如果不符合“对投资人好”这个原则,巴菲特就不会投资。
16、在哪座山唱哪山的歌 。认清了时代,认清了环境,选择对了该做的事情,接下来能否做成,就看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