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昏睡的一天,下午起床洗了个热水澡后,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因为有工作需要处理,背着电脑赶到律所。
果然,工作的环境还是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在家里2个小时才能搞定的事情,在办公室可能30分钟就能做完。
趁着状态还在,赶紧把近期落下的工作梳理清楚,写在自己的待办事项中。
跟着又将案件的资料都一一进行了扫描,电子档方便我阅读或者转发给其他的同事。
在休息的过程中看到群里转发关于成都那个法官在庭审时称律师说话太快等于“放屁”的通报信息,虽然该法官已经被停职处理,但还是引发了不少的互联网舆论。
看到的评论基本上都是一片骂声。
随即我又去翻阅了视频,听了听这个法官的表述。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个法官不是第一次提醒律师说慢一些,但律师可能是急于表达清楚自己的诉求,语速就没有变化。
于是,法官在多次提醒无效后,就有了带有情绪的发言。
在此,不对法官及当事人的事情做任何评论,仅仅说一下这件事争议的核心——庭审笔录的重要性。
没参加过庭审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庭审时需要同步做庭审笔录。
庭审笔录是在开庭审理案件时,由书记员记录以反映法庭审判全过程的客观文字记录。
它是法官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由于庭审笔录是对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陈述的客观记录,因此除非当事人能拿出相反的证据否定自己所说的话,否则,当事人自己的陈述可以视为对相关案件事实的自认。
庭审笔录还可以当作证据使用。
书记员会将法官、原被告说的话都一一的用键盘打在一个word文档中,在庭审结束的时候还会让双方都签字确认是否与自己刚才所述一致。
因为书记员打字的速度是有限的,肯定无法跟上我们正常的语速表达。
所以才会要求几方都说慢一些,方便书记员能够将我们完整的表达记录在庭审笔录中,也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去组织措词。
记得我自己第一次开庭的时候就巴拉巴拉的说自己的,也被法官打断过,提醒说慢一些,因为书记员记不过来。
我又看了看法院,是一个基层法院。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基层法院的案件量也是逐年激增,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数据,一个基层法官每年处理的案件超过600件。
之前大火的电视剧《底线》中有一句火出圈的台词,可能大家还有印象。
那就是“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
听起来觉得好笑,其实也足以能看出基层法院的办案压力。
在如此大的办案压力之下,难免会有情绪产生,因为一旦这个庭审耽误了时间,就会影响到下一个庭审。
记得之前跟一个法官闲聊时,ta说其实他们都会提前为每一个庭审预估时间,一旦超过他们自己预估的时间,就会影响到后面一连串的案件办理进度。
每一个当事人都希望自己的纠纷能够高效、快捷的得到处理,且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在目前的这个基础上,属实是还需要等待很久。
实习的第134个工作日,先记录到这儿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