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基层治理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清晰地呈现了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理论建构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必须把党的基层治理创新的最新成果切实转化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效能。
优化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协同力”。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社区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基层治理提供精神支撑。同时,加强社区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高居民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还需要注重居民的实际需求,积极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方式,如建立居民议事会、开展志愿服务等,促进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基层治理“服务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工作的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关键环节。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这样可以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和纠正不当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和支持力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和促进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服务的格局。这样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强化法治保障,提升基层治理“约束力”。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培养其法治思维,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治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完善基层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此外,完善基层执法监督机制,规范基层执法行为,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优化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基层司法公信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建设是实现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关键。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深化基层司法体制改革等措施,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格达拉镇党建办 加那提别克·格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