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书评:“你的哲学哪里去了?”

“审慎的人只争取摆脱痛苦而不争取欢乐。”——《哲学的慰藉》

你好,感谢关注《无忧在读书》的简书专栏。“开卷有益、读书无忧”——我是荐书人无忧,今天在读的书是《哲学的慰藉》(作者: 阿兰·德波顿,译者: 资中筠,上海译文出版社)。

《哲学的慰藉》书评

今天晨读了《哲学的慰藉》,很喜欢资中筠的文风。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名,哲学慰藉什么,哲学为何慰藉,哲学何以慰藉?带着这三个问题,在清晨的风中,我去寻找答案。

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哲学家之死

1、苏格拉底之死

“行刑者来了,手里端着一杯毒药,苏格拉底平静地接过来……手不发抖,面不改色……他把杯子放到唇边一饮而尽,神色怡然,并不觉得味道苦涩。阿波罗多罗斯早就一直在流泪,此时不禁哭出声来,他使得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不能自持,除了苏格拉底本人。哲学家请求他的伙伴们平静下来——‘这像什么样子,我的怪朋友!’他逗他们说。”

阿兰·德波顿评价:苏格拉底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哲学给苏格拉底以坚定的信仰,使他面对千夫所指能够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2、塞内加之死

“塞内加官场一度失意,被流放到荒凉的科西嘉,始终泰然自若。最后,暴君尼禄上台,命他自杀,同伴们一片哭声,他从容问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塞内加说,“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它们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行善而判恶,是他们相似的厄运。

理性而赴死,是他们一样的选择。

——这是两位哲学家面对死亡的真实表现。

所以,哲学是什么?

“第一,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做好准备;第二,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它们未必那么坏。”

阿兰·德波顿认为,这是哲学的作用。

哲学家在理性的指引下,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

叔本华的认识具有代表性:“任何人生的历史都是苦难的历史。”“人生殊可悲,我决定以毕生思考它。”“哲学智慧的精髓在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说:我们知道生活是由苦难构成的;我们越是努力去享受它,就越受它的奴役。”“审慎的人只争取摆脱痛苦而不争取欢乐。”

那么,哲学家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和苦难的人生?

伊壁鸠鲁说,“正如药不能治病就无用,不能解脱精神的苦难的哲学也是无用的。”

让我们试着从本书找一些人生的“解药”——

1、不要逃避

尼采说,“把痛苦的状态笼统看作应该予以消灭的对立物,是极端愚蠢的,总的说来后果是灾难性的……几乎与想要消灭坏天气一样愚蠢。”

2、理性审视

伊壁鸠鲁认为,“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解读自己弄不清楚的痛苦和欲望的脉搏,从而使我们免于制定错误的谋求快乐的方案。我们应该停止凭第一直觉行事,而应该先审视我们的欲望是否合乎理性。”

3、全景思考

叔本华认为,“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一切个别灾难拉开距离,达成和解。”

4、勇敢生活

尼采认为,“那些最优秀、最完善的个人和民族的历史,请问有哪一棵大树长到这样骄人的高度没有经过风霜雨雪;请问,厄运和外界的阻力,某种仇恨、妒忌、怀疑、顽强抵制、强硬反对、吝啬、暴力,难道不都是有利的条件,无此则任何伟大,即使是美德,也难以成长起来?”

尼采要求人们“不要停留在山下喝酒,而去接受攀登的痛苦”。他还向市政规划者提出过建议:从当前的存在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享受的秘诀在于——危险地生活!把你们的城市建立在维苏威火山坡上吧!人的自我完成不是通过避免痛苦,而是通过承认痛苦是通向任何善的自然的、必经的步骤而达到的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这些哲学家对人生太过悲观了。建议不要这么匆忙下结论,理解哲学和哲学家是需要阅历和经验的。

任何时空下任何人都不应该幻想一生都是在快乐中度过,没有痛苦、只有享乐;没有挫败、只有成功;没有苦难,只有幸福。

“审慎的人只争取摆脱痛苦而不争取欢乐。”多么富有哲理的警句!叔本华的话,让我想起了《孙子兵法》,“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人生,就是这样,如果一味地好战争胜,结局可能只有苦难和失败,比如项羽。“立于不败”,方能持久。所以,“审慎的人只争取摆脱痛苦”而不是“争取快乐”。

读到最后,让我们记住塞内加的那句话吧,“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遇到事儿的时候,多问问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我保证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叫作《哲学的慰藉》。这本书...
    Rebecca余阅读 1,013评论 0 0
  • 作者是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为它做翻译的是社科院的前美国研究所所长资中筠先生(女),为这本书写序的人是周国平。...
    静待花开_11ce阅读 2,030评论 0 3
  • 导语 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的哲学心灵良方,六个哲学家的智能解决六种人生问题!英伦才子艾伦...
    Hi寒舍阅读 1,512评论 0 1
  • (公号:心里的乌托邦) 一个论点被多数人谴责,但不代表那就是错的,因为一种思想的价值,从来都不取决于它是否广受赞同...
    benignHu阅读 1,202评论 1 11
  • 最开始知道并喜欢阿兰·德波顿只是因为无意间看了TED上面的一个演讲视频,视频名字是“a kinder ,g...
    绿窗幽梦阅读 1,996评论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