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这几天坐邮轮旅游,途经日本的两个城市,有两个导游分别接待了我们。
一个导游是30多岁的男性,姓权,身高超过一米八,微帅,据说接待过很多名人,是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导游;另一个是30多岁的女性,姓李,身高不到一米六,微胖,本是个全职家庭主妇,为了补贴家用刚刚从事导游行业。
权姓男导游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讲解日本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还是从微观角度讲解化妆品、食品等,或是穿插各种段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可以说从职业素养到职业技巧,都算是导游中的上乘水准。
李姓女导游本来也想讲点宏观的日本,结果“背”了几句后发现有点儿忘词,她很尴尬的笑了一会儿,接下来,她就开始给我们碎碎念她在日本定居十多年的生活,没有逻辑,没有宏大的中日对比议题,连推荐购物都也只是讲了给自己妈妈和外甥女常用的几样东西,可以说在导游中绝对是个菜鸟水准。
我问了同行的几位,大家都表示更喜欢李姓女导游,而且还都觉得对日本有了更深的了解,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感觉。这种情况让作为培训师的我得到了关于讲课的三点启发:
1、走心的分享比娴熟的技巧更重要
因为这次邮轮停靠的八代港口距离市区较远,所以我们在大巴车上的时间就有点儿长,天气炎热加上路途奔波大家在车上都有点儿昏昏欲睡。
男导游用鼓励大家鼓掌和讲段子的方式让大家提起精神,鼓掌就是二人转演员中常用的“要掌声”方式:大家觉得我这一天讲得棒不棒,如果你觉得棒那就给我鼓鼓掌。讲的段子一听就是导游界的经典段子,说一群福建人来日本旅游,男土豪居多,对导游讲啥都不感兴趣,一直到听说有款神奇的毛巾,上面的和服美女图案在遇水后衣服就不见了,这群男土豪立马来了精神,结果福建人毛巾和墨镜的发音差不多,他们每个人从免税店出来都戴一副墨镜,盯着女士从头到脚的看。的确几次鼓掌和笑声让大家的状态好了不少,可是听过了就过了,也就那一刻不困了而已。
而女导游面对大家的昏昏欲睡则像家里人一样的说,大家出门玩太辛苦了,能在车上睡一会儿就赶紧睡,这样下车了才有精神玩,顺便开始给我们碎碎念她来日本前后因为饮食结构的变化让自己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依然还能特别有精神,特别强调了日本饮食的刺身(生吃)对人体的好处,她讲了刚开始来日本时,看到室友生吃牛肉恶心到立马跑洗手间呕吐不止,十多年时间过去,她也习惯了生吃牛肉,前段时间她妈妈从中国过来,看到她生吃牛肉时,立马跑洗手间呕吐不止。大家听到这里都大笑不止,当然也不困了,开始和她讨论什么样的食材可以生吃,到了晚餐时间,我发现好几个人都拿了沙拉在吃,边吃边讨论接下来回国后要调整下饮食结构。女导游的话不仅让我们当时不困了,而且还持续发挥着影响。
这就如我们作为培训师,一次培训的最高目标就是能够让学员的行为在培训后发生改变。这就取决于课堂上的内容是否“走心”,因为只有走心了,学员才记得住,才能在后续引发行为的转变。而那些增强课堂氛围的种种互动技巧:讲故事、做游戏、小组讨论等等,看似让学员表面上很嗨,然而大部分时候嗨过了就过了,并未留下些什么。
如何让培训的内容更走心?讲打动过自己的内容;讲自己真实经历的内容;讲别人感同身受的内容。
2、真诚的态度比宏大的议题更重要
男导游一路上给我们分享了非常多宏大的议题:中日历史关系、中日房地产区别、中日消费习惯差异、中日男女差异等等,可以说很敬业也很辛苦,但从我的感受来谈,我就觉得这个导游在完成一件程式化的工作,没有个人的情感。
女导游一路上就是给我们碎碎念她在日本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时不时提醒我们要按照经济实力消费。
同样是讲述日本西瓜很贵的案例,男导游讲了一个女孩去上海留学,就是因为在上海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梦想,可以非常奢侈地一个人独享半个西瓜,不切开,而是可以用勺子挖着吃。女导游则是讲了自己在日本从来没有买过西瓜,还专门讲了作为家庭主妇她是如何算计着花钱的,她说她都是等着有机会回国才畅快的吃西瓜,第一次回国时因为吃西瓜太多肠胃炎大运,结果发现在国内看病比在日本吃西瓜还奢侈。
一个人到底是真诚还是表现得真诚,连小孩都能感受得出来。作为培训师,哪怕议题再宏大,如果没有真诚的情感,就很难打动学员。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面前就告诫世人:想要说服别人,除了必要的个人信用和逻辑,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和情感。
作为培训师如何在课程中让学员感受到真诚?我们记住:通往真诚的唯一方式就是真诚本身。
3、客观中立比主观偏颇更重要
因为国内的媒体宣传,当然也有真实的历史原因,中国人对于日本人整体都有着一些固有认知。两位导游在表达这种民族情绪时很不一样。
男导游专门用一些极端的词语贬斥日本人,还专门给我们讲,在这个旅游大巴上可以随便骂小日本,因为一方面他和大家是一伙的,另一方面车上唯一的一个日本人是司机,他根本听不懂汉语,还故意对着日本司机喊“日本鬼子”测试他真的听不懂汉语,车上的人被逗得很开心,然而我却觉得有点儿不妥。
女导游则很真诚地给我们分享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好,她有三个女儿,她说如果没有日本的福利制度她根本养不起,她还讲了在日本生活这十多年感受到方方面面的人性化,当然她也间或会吐槽这边的学校就让孩子玩不让学文化知识,还吐槽日本人莫名的本土优越感,对于日本司机她恳请我们多配合,而她一直在向司机道谢。
作为培训师,我们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切记不能为了获得大家认同而散播哗众取宠的偏颇观点。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客观中立?不用刻意迎合任何人的观点,增加自己的思维能力,力图可以从多个纬度理解同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