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大数据审计,实现技术与业务相融合
做好大数据基础工作,重点在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将众多的审计数据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审计范围,打破科室之间壁垒,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一)着力破解“为什么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目标,将大数据思维贯穿整个审计流程。审计项目计划阶段,选择重点部门、单位、资金时将大数据审计作为重要依据,通过对各单位信息系统进行调查了解以及数据分析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对那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化且各类内外部数据容易采集的优先纳入审计范围,并试编审计操作指引。审计实施阶段,做好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工作,按照操作指引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补充采集数据、修订操作指引。
(二)聚焦“如何去审”。一是鼓励全员创新。通过召开审计项目研判会、讨论会等方式,提出新的审计方法和思路,充分发挥头脑风暴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活力。大数据技术人员则对业务人员提出的方法思路进行可行性研究,从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的选择入手进行充分的调研,最大限度的实现业务人员的想法,确保大数据审计取得较好效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大数据审计培训工作,通过优秀案例讲解、与先进审计机关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与以干代训审计项目,、学习先进的审计经验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审计成果。
(三)积极探索“用什么去审”。积极向大数据方面倾斜,优先选用计算机技术人才,提升全局审计人员的技术经验,拓宽审计视野,实现大数据审计的突破。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新技术,钻研新业务,为审计人员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大数据审计做好人才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