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16阳货第十七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癸巳月乙巳日,四月十六,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一,杨伯峻先生译文。
孔子说:"鄙夫,难道能同他共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假若生怕失去,会无所不用其极了。"
二,鄙夫,什么样的人叫做鄙夫?
四个字概括叫做:庸恶陋劣,这四个字分开两个词理解:庸恶和陋劣。
1,庸恶,是说他的资性,是说这个人没有忠义之心。
中国文化,对于人性的指导意见,是由一个善念作为发端,不断扩充,直至养成强力不反的浩然正气为止,这叫做止于至善,好比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抽穗、发芽,结实。这个过程中,也有失败案例。孔子也说过,苗而不秀者有之,秀而不实者有之。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半路折翅堕落者也是有的。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升华上去,没有升华就掉下去了,升华上去了就是另一番境界。孔子说,可与共学,不可与适道;可与适道,不可与立;可与立,不可与权。这就是在讲,人与人之间不间断的、否定之否定的、一层垒着一层的升华境界。同理,成长过程中,若是没有扩充起来,没有升华上去,掉下来的就是庸恶之人,也就是没有忠义之心的人。
2,陋劣,是说他的识趣,是说这个人没有刚正的能力。
上面,通过认识鄙夫二字,了解了他的资性和识趣,没有得以扩充和升华,半途掉下来,失掉了成就品性的能力。接下来,孔子则给我们指出鄙夫的行为特点:患得患失。
三,什么是患得患失?
想要了解什么叫做患得患失,可以先了解不患得患失是怎样的?
1,不患得患失的人,心量扩充的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忘身。
2,那么,患得患失的人则碎碎念念不忘,不忘什么呢?富贵权力。
3,富贵权力本身是中性的。
富贵权力本身没有善恶。难道会有人说,一百块人民币是善的,而一万个一百块人民币就变成恶的吗?再加上时间概念,一个小时赚一百块人民币是善的,一分钟赚一百块就变成恶了吗?
富贵权力本身无善恶,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最高价值止于富贵权力时,情况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即,人的品性急遽坠落,言行不可控,底线无极限。好像一架失去空气浮力的波音七四七飞机一样,再精密的仪器和构造,都不足以能够令它继续保持自我控制,变成自由落体的毁灭,漂亮的装饰,宽敞的过道,舒适的座椅,迷人的音响,触感美好的高级材质,世界顶级的碳钢⋯呯~
4,患得者什么样?
没得到时,患不得,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侥幸冒险都敢干,你让他一步一步行不由径,不行。他不信。他嫌慢。
5,患失者什么样?
一旦得了权位,患失之,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保住位置。乔布斯说有些人不是为事业奋斗而是为保住位置奋斗。在董事会激战中,乔布斯一度败北,丢了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领导权,被赶出董事会,离开苹果,过了几年失落痛苦的日子,距离孔子二千五百年后,乔布斯说了这么一句感同身受的话。
为保权位的言行,与意志坚强,两者完全是两回事。患失者无底线,疯狂。往小了说,吹牛拍马捧臭脚,往大了说,挤兑凌越可劲儿造。这些都起于患失之一念。一念之差。
6,对患得患失者,谈谈个人的经验认识。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机会与多层级多层次的人共事,有机会看到一些现象,且身在其中,有切己之感。事过境迁之后,看当初的那人那事,常常忍不住笑笑。因为时不过数年,人言情态宛若近前,却早已物似人非。那些曾经高坐上位,仿佛不可动摇不可一世不惧为恶放肆无律的人,离开位置后处境可怜可叹,那些曾经力争上游活跃一时精力旺盛只争朝夕的人呢,仿佛一脚踏空的自由落体者,亦是可怜。
当然,我这样的认识路径是有局限性的,认识也是浅薄的,作为个人经验的认识,对他人而言帮助有限;
上面说的是别人,我自己也经历了由非求是的历程。前面的笑笑,我也笑曾经的我。这种靠自己撞南墙得来认识,是极其笨拙低能的路径。完全可以不走这样一段弯路啊!
一个人的经验,最长不过十几、二十几、乃至几十年而已,而历史思维则纵贯数千年,《资治通鉴》,《通史》,最最简短的《曾国藩家书》,距今一百五十年,涵盖近代史人物风云,总能提供咨鉴了吧!
西方历史,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卢梭、伏尔泰、笛卡尔、边沁、密尔、亚当斯密,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萨特、弗洛伊德、荣格⋯一个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数位思想家的风采,事件人物,登场谢幕,看似纷杂,却脉络清晰,总不至于装不下几段故事吧?
对我自身而言,若非跟随师父学习和训练,这些经验认识也不见得能形成,更不见得能拔上去,形成学术认识。
这是认识的两个层次,前者为感性认识,肤浅得掉渣;后者为知性认识,较之感性认识进步很多,但是具体得掉渣。
对于认识能力,每个人都要树立这样一个目标:尚须勇于升华到系统认识的层次。
不系统,非好汉!
四,如何避免掉入患得患失行列?
1,学习:正学。现在有很多讲厚黑讲权术讲计谋的书以及课程,不是他真有道理要传授,而是要你掏钱,他从中拿出两块钱买一张彩票给你。
2,树立志向。
靳哉之先生讲了三重境界: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
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换言之,物质生活目标是生存所需,但同时必要有精神生活目标。
如果缺了精神生活的能力,就只能过鄙夫的生活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