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天资和外在条件都很相似,可后来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困惑,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开始两个相差无几的人,后面有了差距吗?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命运怎样,往往和性格相关。即便是两个非常相似的人,因为性格不同,导致最终的结局不同。然而,又是什么决定性格呢?答案便是思维。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便是逻辑思维。听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弱者,只有弱者的逻辑。”深以为然,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怎样,就限定了他的生活怎样;什么样的逻辑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01、我弱我有理
社会上有些善良的人士,喜欢做公益活动或者资助一些人。这些爱心人士看到的是被资助者的困境,所以会尽力去帮助那些人。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他们觉得他们弱小,别人强大,别人就应该帮助他。
于是有些弱小的人认为接受帮助就理所当然了,他们就开始坐享其成,不仅不去奋斗,反而认为帮助他们是应该的,别人不帮就是罪过。所以,当爱心人士停止帮扶时,他们就到处说爱心人士的假善良。
社会就是有这样的人,他们永远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弱就应该被照顾,你强就应该对我好。他们的人生词典里没有知分寸、懂感恩,而是写满了贪得无厌和永不知足。
我弱我有理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巨婴”思维。他们抱着“我弱我有理”的心态,尽可能地对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进行压榨,摄取利益。他们不想付出,只想获取,典型的乞丐思想。
陷入“我弱我有理”心态的人,很难指望他们承担该有的责任,更别说在自己的人生里有所建树。他们生活的最大意义便是,以自己弱势为由,向身边所有人进行“勒索”。这样的人,人生的局面永远开阔不了。
02、受害即正义
生活中总是有伤重者为论的思想,只要有人受了伤,总是值得同情的,甚至无理都变成有理了。之所以这样,就是受伤的惨样更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之心。于是,便有了受害即正义的情况出现。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人自己违反交通规则,然而被车撞伤或者发生一些其它什么,只要他受伤耍无赖了,大多都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已经把别人弄伤了还想怎样?结果守规则的反而赔钱了。
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习惯待在受害者的角色里,他们惯行这套逻辑:因为我是受害者,所以我说什么都是对的;因为我是受害者,所以做什么都要被允许;因为我是受害者,所以我是正义的。
在法理上,他们没有办法为自己伸张正义,就以自己是“受害者身份”来伸张正义。曾经受过的伤害,便成为了他们任意妄为的理由。一旦遭到拒绝,他们要么站在正义的制高点审判你,要么扮演可怜兮兮的样子道德谴责你。
受害即正义的人,习惯活在自己的受害经历里,他们没有想过自救,而是待在自己的阴影里,试图吞噬每一个经过他们身边伸出援手的人。沉浸在“受害者”逻辑中的人,很难有幸运之神光顾他们的人生。
03、见不得人好
人性是自私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重,但别人比自己好时,往往容易产生嫉妒羡慕恨的想法。于是,不理性的人就有了见不得别人好的思想,只要别人比自己好,那就巴不得别人会倒霉。
有个村子里,没有别的营生,都靠种地为主,村民们彼此之间和和睦睦,没有矛盾。后来,有户人家从外地回来,觉得村口的鱼塘没人承包很浪费,于是承包了鱼塘,开启了养鱼副业。
风调雨顺,加上为人勤快,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这在村里是个大新闻,他由此成为了有钱人。这家人喜出望外,秉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请全村人大吃海喝一顿。
只是没想到,一家人的高兴还没持续一天,就变得欲哭无泪了。第二天,这家人照常起来喂鱼时,发现偌大的鱼塘,那些放下的鱼苗都白花花地飘在水上晒太阳,几千块钱的损失让他们明白了一顿饭伤害了自己。
世上有一种人,看不得别人的好,只要别人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和恨意。然后暗地里捣鬼,非要看到你遭遇不幸才能获得心理平衡。人性经不起考验,不要把优秀秀出来,这样只能让那些“平庸的恶”更加明显。
04、人生需要强者思维
人生大多数痛苦,都是因为格局不够。格局不够的表象,便是身上或多或少地带有“弱者思维”的烙印。习惯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习惯依赖、等待别人的施舍,别人若是不为自己好,便要埋怨人家。
陷入“弱者思维”的怪圈,人生的好运便会被一点点吞噬,直至滑入人生黑暗的崖底。想要人生灿烂,就必须有“强者思维”。所谓强者思维,便是善于在每次难题中直面问题,提升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这个世界上,失败的逻辑总是各有理由,而成功的思维大抵相似。就如歌德所说:“采取一个改变命运的实际行动,比一千个苦恼一万个牢骚更管用。”成长的道路上,不能妥协,不能退缩,唯有提升自己,才能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