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的朗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1)练习会让恐惧感消失。恐惧来自未来未知的压力,练习则会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招其实之前也在用。每次大型的会议,在上台之前,我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练习2~5遍。虽然有时候台上也有提词器,但练习的次数决定了熟练程度,也决定了在台上的自信心。熟练+自信,往往会超常发挥,就好像讲出来和背出来的感觉,绝对的天壤之别。
(2)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虽然,这篇英文自我介绍还根本算不上好文章,但相比第一周的版本,的确改进了一些。这里引用王烁的写作原则:减法式写作+多写+多改,不要相信一气呵成,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周深有体会。
- 哪些体会是你之前不曾料想的?
不曾料想到的有事也有二:
(1)父亲高烧住院:突发事件
(2)新业务遇挫:晚上时间基本上花在会议和讨论中
毫无疑问,这两件事情的优先级都比刻意练习训练营要高,且为意料之外。所以原定的练习时间进一步后推,两次开始作业的时间往往在凌晨一点之后。
值得庆幸的是,有Partner的鼓励和支持,做了小小的坚持,这周并未出局。
- 朗读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由于长期疏于英语学习,语感全无,发音生涩。明明心里想着一个读音,嘴里面却念成了另外的音调,有时候连自己都听不下去了。
克服的方法也很直接,拗口的单词多念几遍,形成短暂性的强记忆。当然,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能否长期花时间在阅读和朗读上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比起开始的时候,你对于这篇文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感觉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变成了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
文章通过修改变好的前提是,输入的内容要有所升级。通过这两周的练习,联想到更多新内容并进行了对应的修改,读起来更为通顺。
- 上一次你这样集中训练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项目?当时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上一次的集中训练是在去年下半年,浙大高级管理培训和发展的课堂上。其中一门——《决策管理》,有类似的经历。
从课堂上,学习到线性思维、系统思考、批判性思维、反脆、点线面体等,感觉脑洞大开,但实际上远远不够。之后两周,逐步推进,通过论文和PPT答辩的形式,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这些概念和工具的理解。最后,运用于实战,才有可能内化成为自己的技能。
十二月的时候,我以一个项目投资作为决策管理的实战运用,从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和分析,不盲目从众,的确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 还有哪些想说的吗?
通过和Partner的几次聊天作业,有时候将我拉回大学时光,回想起那时候的一些人和事,既是成长的见证,也是对于未来的参考。
同时,也希望努力的Partner,有更加开心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