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二十三 | 苏秦,一个靠着嘴皮子就能挑战秦国的人
公元前三三三年。这一年,也发生了挺多的事情。
首先,是楚王进攻齐国,围住了徐州。接着,韩昭侯去世,儿子韩宣惠王即位。
这个时期,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国君去世的事情。原本纷乱的局势,也会随之新国君上位变得更加复杂。当然,对于这部分的事情,就只是粗略的讲一讲,着重讲的,还是一些重要的,对现实生活有警示意义的故事。
此时的秦国,由于商鞅的变法,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了。其他六国,特别是与其接壤的魏国、楚国、韩国更是一直受到了秦国的压迫。秦国不开心了,就去这些诸侯国拿几块土地。如果对方不给,那么就大兵压境。如此一来,大家对于秦国,都是敢怒不敢言。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苏秦。苏秦,洛阳人。是鬼谷子的学生。
苏秦一开始是向秦王进献兼并天下的计谋,但是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便离开了,来到了燕国。燕国是偏北方的一个诸侯国,离秦国比较远,国土面积大概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
苏秦向燕文公说:“大王,燕国之所以没有被秦国侵略,是因为有赵国在南边抵挡着。如果秦国要进攻燕国,兵线有千里之长。如果赵国要进攻燕国,兵线只有百里之长。您现在要担心的,并非是秦国,而是附近的赵国。所以,我认为,燕国首先是要和赵国联合起来,有了赵国在前面抵抗秦国的进攻,这样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
苏秦的意思非常明确,因为燕文公是一直担心秦国哪天是不是也会来进攻燕国,但是他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赵国。赵国的土地以及国力,是远胜于燕国的。所以苏秦也说:“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只有联合赵国,让赵国充当燕国的保护伞,这样燕国才是真正的没有后顾之忧。
苏秦的兼并计谋没有受到秦王的重视,所以他把目光转向其他六国,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计谋。即要联合其他六国来抵御秦国。燕文公也同意了苏秦的计谋,于是给了苏秦车马,以及资金,让他去赵国游说赵肃侯。
来到赵国后,苏秦对赵肃侯分析说,当今崤山以东,最强大的国家就是赵国了,也是秦国的首要攻击目标。但是秦国没有进攻赵国,是担心一旦出兵了,韩国和魏国会在背后偷袭秦军,形成包围圈。秦国攻击韩国、魏国,没有大山大川的阻挡,韩魏根本没有能力抵御秦国的进攻。而一旦韩魏被秦国吞并,那么接下来秦国就会直接进攻赵国,再也没有任何能够阻挡的了。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苏秦则提出合纵的计谋。
首先,苏秦分析了国土与兵力的对比。各个诸侯国的土地加起来,是秦国的五倍之大。而兵力,则是秦国的十倍之多。如果六国能够统一起来,那么必定能够攻破秦国。但是现在,各个诸侯国都希望通过割地给秦国,来获取一时的和平。这样下去,秦国则会越来越强大。而秦国也会变本加厉,继续用这种威胁的方式来要求各个诸侯国进献土地。
接着,苏秦提出了合纵的计划,就是赵国要跟韩、魏、齐、楚、燕进行联盟来制衡秦国。让六国的将领、国相在洹水举行联盟会议,互相交换人质作为担保,共同立下誓约:只要秦国攻击了一个诸侯国,那么另外的五个诸侯国,就要出动精锐的军队,通过干扰、打击的方式,来阻止秦国的进攻。如果有哪一个诸侯国没有这么做,违背誓约,那么反过来也会被其他五个诸侯国进攻。
赵肃侯听了非常高兴,厚待苏秦,并让他约各个诸侯国进行游说。
这个时候,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秦国进攻了魏国。
秦国任命公孙衍为犀首(犀首为官职名,就是将军),进攻魏国,消灭了魏国四万余人,活抓魏国主将龙贾、雕阴,准备引兵东下。苏秦担心秦兵到达赵国,破坏合纵的计谋,于是心生一计,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张仪。
张仪和苏秦,都是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苏秦一直都认为能力不及张仪。张仪游说各个诸侯国,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君主,所以流落在楚国。苏秦召来张仪并侮辱他。
张仪不甘心,认为各个诸侯国只有秦国能够打败赵国,所以进入秦国,想要报仇。苏秦暗中派人拿了资金资助张仪前往秦国。张仪见了秦王,游说了秦王,秦王以礼相待。
苏秦的派出的随从则对张仪说:“苏秦先生担忧秦国征伐赵国,从而打破了合纵的计谋。同时苏秦先生也希望您有着更好的发展,所以才故意激怒你,并在暗中给予您前往秦国的资金,疏通您见秦国的门道。这些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
张仪听闻后,心中十分感动,当即对随从说:“请你转告苏秦先生,感谢他的暗中相助。我自认为能力不及苏秦先生。只要苏秦先生在赵国,我就绝不会让秦王进攻赵国。”
自此,苏秦已经游说了燕国、赵国,同时也解决了秦国进攻赵国的后顾之忧,终于可以安心地对其他诸侯国进行游说,从而达到合纵的目的,抵御、进攻秦国。
苏秦的游说是非常有逻辑,非常有套路的。关于苏秦游说其他诸侯国的内容,将在下一篇进行讲解,让大家领域一下,纵横家是如何游说君主的。
关注公众号【稽圣】
ID:jishengwh
了解《资治通鉴》的故事,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理政思路,学习为人处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