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友不旧
❤
之前有一段时间迷大冰的书,因为里面的每个人都闯荡江湖身手不凡。
经历过战场捡回一条命的硬汉,周游世界上天下海的美小姐,在丽江卖唱为生清贫纯粹的歌手一家,跟着得到高人云游四方最后归隐过的前企业高管。
每一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一个主人公都潇洒自在,好生羡慕。
陆陆续续过了几年,大冰的书一直在出,而我,却没有了那种新书一上市就迫不及待想看的心。
一是长大了,不再梦想浪迹天涯闯荡江湖,反而觉得这样的故事看得越多,离日常生活越远。
如今,特别喜欢关注那些岁月静好型的生活博主,没有激进刺激的大事件,所记录的不过是一饭一蔬,天边的云,路边的花或者手边的猫这种寻常事物。
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常里,发现那些彩色的瞬间,然后细细品味出其中的甘甜愉快。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是赴一场盛宴,保持好奇,保持欣赏。
就觉得,能把日复一日生活打理得当其实是件顶不容易的事,这种能琐碎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内心该是多么富足而充盈啊。
❤
从前觉得日常生活一地鸡毛,家里家外件件都是烦心事。寄希望于诗和远方,总觉得一切跟美和享受有关的生活都在别处。
后来看一篇问章,介绍了一个国外的妈妈,跟老公一起养着5个孩子数只猫狗,在自己的农场里过着全世界人都羡慕的小日子。
是每一张照片都是很寻常的场景,厨房,客厅,或者是自己的小院子里。有刚从土里拔出的胡萝卜,刚出锅冒着热气的食物,和小孩子们弄得一塌糊涂的颜料和墙壁。
展现出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每天都会发生的那种,甚至可以看到给5个孩子准备餐食的辛苦,一家人换下的衣服满满一筐,和下雨天小动物满身泥水这种糟心的画面,但却一点不会减少人们心中的欣羡和向往。
想来想去,只有他们有而大多数人没有的,大概就是每一张照片中的笑脸,一家人温馨和谐,满心欢喜地过每一天的热情。
而这样饱满的生活热情,其实是一种天赋。
❤
再拉近一点,国内有这种天赋的人也不在少数。林曦算一个,读书画画织毛衣,一切有趣的事,都抱着像孩子享受游戏的热情去尝试,她说这是从她儿子身上学到的。
曾经无意间听了她在一席地演讲,名字叫《无用之美》,讲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手艺人,怎么把生活点滴和艺术美学融在一起。听完之后我想,能把生活过成诗的人儿,除了天赋,应该还要再加一味豁达的态度。
她说自己每周都会去到花市两次,买一些喜欢的花,然后摆在案头,照着画一张当作日课。画完了画,喝喝茶看看书,有序地处理日常事务,虽然时常忙碌纷繁,但也还是保持内心的闲适安定,人忙而心闲。
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挺深的,她说“大家看来这只是一幅幅画而已,但对我来说,是一个个幸福的上午。”
其实所谓的诗意生活,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画面和文字,外人能看到的岁月静好的表象,不过是海平面上的那一角冰山,这背后往往是细致敏感的生活触觉,乐于体味生活之甘甜的灵魂。
一支花配上满意的花瓶值得欣喜,小鸟儿在画纸上留下脚印也不恼,提起笔描成一抹云。跟有趣的人聊天就当时礼物,突如其来的大雨过后要煞有介事地出去问问泥土的清香。
诗意的是心境,并不在于外在环境,才能长流且日久弥新。
❤
你说生活的烦恼,世俗的纷争把人困在牢笼里,但事实告诉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困住自己。
太多人苦苦追寻着触不可及的美好,向往着无尽的财富,花钱如流水的生活,或者身居高位受人敬仰,活活把生活过成一种功力地交易。
有人自命不凡,有人又太多妄自菲薄,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觉得自己眼下的生活万般不如意,有一两处不及他人,就常常平白无故开始羡慕起别人,殊不知,自己当下的生活,也同样被别人眼红着。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有一段话形容归隐杭州的木兰,那个蕙质兰心不可多得的可人儿:“天性是追求理想,把个人生活中之所有,充分发挥利用之”。
即便没有了珠翠还绕的物质,大王府花园的环境,丫鬟仆人成群的生活,她依然是可以把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很好,并且趣味横生的。
其实所需不多,不过一点生活的审美,和非功力的态度,以及扎实精进地过好当下的觉悟。
另一句话说:能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给自己太多束缚,安于现状,过得最快乐。一个人的快乐,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无所求,就无所忧。
世间本就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也不存在什么不值得做的事。
梁秋实静坐倾听窗外树枝折断就能写成文章,朱自清荷塘边看看月色也能成篇,齐白石吃酒画虾画出传世经典,无一不是生活琐事,只是有了旁人不可及的心境,也就着了几分诗意。
你说无用之事真的没用吗,显然不是,但这样的价值,首先是自己的内心得益,其次再是外化的价值,别人的评价,世俗的定论,在充分取悦了自己之后,变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往往更有趣的是,能真正让自己和亲近之人品尝到愉悦的,大多也会慢慢显示出它的外化价值。
每一天都清醒地过着,体会着,把握住自己的节奏,不随波逐流,也不过分抽离,有甜蜜的瞬间就好好品尝,苦涩的时候也诚心接受,放过自己,大概就是理想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