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河田(古地名柳村)地势平坦,良田万顷,汀江河穿林而过,水源充裕,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适宜民居。
(一)古时候,河田居住着三支林氏
一支为宋初(1087年)迁入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复林的后胄。据《平远济南堂林氏族谱》(钊公之子“万一郎”栏目详记)载:公讳尚卿,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正月十九日子时,世居南剑(古地名延平)顺昌小陈坑。随父南昌任职,值寇起,携家眷奉祖母巫氏去之汀州河田水口居焉。
《武平(水埔)林氏族谱》之《由河田传系之图》“……始祖讳融,字遇春,妣巫氏一娘生六子:五一郎、五二郎、五三郎(又名六郎、六三郎讳钊)、七郎、八郎、九郎。祖万一郎移居上杭郭坊,七郎居河田,八郎、九郎移居濯田,之后九郎复移居中堡”。《江右兴邑湖溪林氏重修家乘》第95页载,1366年,由于河田他姓毁我林氏祖墓,诉告长汀知县郑从吉。郑执事偏颇,林氏先祖失毙郑某。上司准令郑人剿洗河田林氏八十里,吾族日各田各奔一方。致新桥牛岗、大同计升、南山严婆田、策武林田、河田陈坑等林氏至今祖源不明。
一支为宋末迁入的九牧六房文德公血脉。汀州始祖林文德生九子,一郎至九郎。其中五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卜居河田。宋末,林文德赴广东抗元,为国殉难于崖山,遗体运回河田五里岗安葬,林文德之妣汤氏、黄氏由宁化也移葬于河田五里岗。据《上杭林氏源流谱》载,宋末元初,河田贼棍郑某,召集亡命暴掠乡村,遂欲开垦河田。阳增国税,阴图免罪,因而在汤氏太婆墓后凿圳。一郎等兄弟,愤毙首贼郑某。事关人命,兄弟叔侄恐怖保全,遂各奔西东,徙于孤村或各邑,或改乎姓,更乎郡,因而汀林世系,大失联属。
一支也是宋初迁入的九牧长房季昌公后裔。该支派河田事件之前迁出。
(二)牛岗二次修谱接系上祖不一
一修谱接系“高富公”。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河田他姓侵占林氏良田、焚烧林氏山地、挖掘林氏祖墓。具有“河田林半街”之称的林氏基业毁于一旦。据《闽汀牛岗林氏族谱》第6页记载:吾先祖高富公(待考)乃七郎公后裔,是被迫迁移四十余房之一(误传)。高富公被迫迁移到长汀之宁化大道,馆前大雪岭路旁居住,开基立业。明代时(1487年间)因孩童站在楼檐撒尿,淋到了在楼下之官道上经过的官员。官员追究大人的教养之责,屠杀大雪岭林氏。先祖继河田事件再一次举族劫难,部分逃散他乡。高富公嗣孙传万公之妻任氏回任屋岗娘家探亲,生下遗腹子千一郎公,明末,千一郎公嗣孙迁牛岗村建祖立业相传至今。
河田事件以后,现成的河田墓葬中没有高富公,查濯田族谱中河田宋代上百座墓葬中也没有“高富公”。
二修谱接系“子升公”。据修于2014 年《牛岗林氏族谱》之前言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因河田天旱,他姓人等在先祖益才公坟后开圳引水穿坟而过,损伤祖坟闹官讼,汀州府知县郑从吉前往巡看,不幸被失撞毙命,上司准令剿洗吾族数十里。众嗣孙为避难,奔走他乡,其中有子升公后裔传万公先祖逃至大雪岭山中。《牛岗林氏世系谱图》第 22 页也是接系子升公。事实上,“子升公”是牛斗头始祖,并非大雪岭始祖。其后裔也没有记载迁居馆前大雪岭。
(三)大雪岭迁居宁化的族谱接系“景源公”
据宁化《西河郡林氏族谱》注6第38页载:始祖景源公生于宋,原居吕州,后迁长汀大息(雪)铺(岭)居住传至四世,柏四郎公兄弟置买丘宅基址房屋数间。公殁葬本处石涯潭黄丝钓鱼形巳山亥向,妣叶氏生殁未详,葬本处巫坑口石牌前蛇挂树形,生四子:千一郎、千二郎、千四郎、千五郎。
二世:千一郎葬丘坑尾,妣张氏葬石牌前旁。
千二郎葬刘坑,妣叶氏葬巫坑、邹氏葬刘坑。千四郎葬青严里水头庵。
千五郎葬南田铺,妣罗氏葬南田铺下马廖寨上。
三世:千一郎长子华清葬潘坑,妣彭氏葬象牙林,次子华秀葬象牙林,妣赖氏葬青草湖。
千二郎长子华茂葬?妣杨氏葬青草。千二郎次子华盛葬徐坑,妣陈氏葬徐坑。
千二郎三子华景葬徐坑,妣叶氏葬象牙林。
千四郎长子华崇葬青严里水头庵,妣马氏葬潘坑。千四郎次子华发葬鸳鸯铺,妣罗氏葬徐坑。
千五郎长子华森葬石前排,妣吴氏葬象牙林。千五郎次子华升妣巫氏合葬象牙林。
四世:华茂之子益郎葬宁化龙骨窠,妣叶氏葬宁化木马栋。华盛长子六郎葬牛角窠。牛角窠地名待考。
华盛次子六一郎葬三岔路口。三岔路口地名待考。华景之子一郎葬宁化黄泥塘,妣谢氏葬宁化黄泥塘。华崇长子林枝迁居武平。
华崇次子柏四郎葬七丘桥,妣张氏鸭公头。七丘桥、鸭公头地名待考。华崇三子柏一郎迁居汀州。
五世:林枝之兄柏四郎长子千郎妣叶氏生一子迁居上杭。据谱分析:
1、始祖景源公原居吕州。河田古地名为柳村。宁化方言“吕”“柳”同音“吕州”疑似柳村的误传。
2、经过咨询熟悉大雪岭的宗长新桥林毛古、牛岗林发复,证实了大息(雪)铺(岭)、鸳鸯铺、青草湖、石涯潭、潘(白)坑、巫坑、徐坑等地名都在大雪岭,谱中尚有一些墓葬地名没有对上号。由于年代久远,也许地名已经更换了。显然,宁化林氏的确是从新桥大雪岭迁居出去的。
3、谱中记载景源公生于宋。宋代灭亡于公元 1279 年,河田事件是公元 1366 年。景源公由河田逃难至大雪岭时约 1366-1279=57 岁,符合情理。
4、景源公约 57 岁时带着全家儿孙由河田逃难大雪岭。至四代,家族人口已经发展到了至少 52 人。第三、四代(约公元 1445)突然外迁。四世益郎、一郎迁居宁化。林枝迁居武平。柏一郎迁居汀州。五世千郎迁居上杭。五世万郎举家迁居宁化。该谱一至五世记载至少有 52 位祖公祖婆下落不明。大雪岭现在仍有不少不知何祖公的墓葬。大雪岭林氏之灭族事件极其惨烈。据此谱分析,与牛岗林氏的传说大雪岭之灭族事件尤为巧合。
牛岗林氏代代相传,大雪岭林氏孩童站在楼檐上撒尿,尿到楼檐下的官道上经过的官员。官员追究其大人的教养之责,派兵灭大雪岭林氏。牛岗始祖传万公之妻回任屋岗娘家探亲,生下遗腹子千一郎公,千一郎公长大后,外公赐一宅基地给千一郎公建房安家,这就是任屋岗林屋坪。千一郎公后裔迁居牛岗肇基立业。传万公之妣任氏太婆墓葬,千一郎公墓葬均在大雪岭。缘由大雪岭灭族事件,传万公之父辈失传。
宁化林氏以大雪岭景源公为始祖已传30 代,牛岗林氏以传万公为始祖已传 21 代。宁化林氏比牛岗林氏多9代。若传万公是景源公的第 5 代孙,则宁化林氏比牛岗林氏多传 4 代。这也是符合正常规律。
《宁化林氏族谱》记载,景源公生于宋。宋朝灭亡是1279 年。就是说景源公最迟应该生于 1279 年。以此推算大雪岭事件时间(代距30 年、胎距 3 年)。若景源公生于1279 年前,则大雪岭事件越早。若景源公生于 1279 年后,则大雪岭事件越迟。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景源1279→ 千一郎 1309 →华清后裔失考 1339
华秀后裔失考1342
千二郎1312→ 华茂 1342→ 益郎迁居宁化1372
华盛1345→ 六郎后裔待考1375
六一郎后裔待考1378
华景1348→ 一郎居宁化约1378
千四郎131 →华崇 1348 →林枝居武平约 1378
柏四1382 →千郎居上杭 1442
万郎居宁化1445 立郎后裔失考
柏一郎1385→ 传万公1415→千一公1448居任屋岗(可能连接处)
千五郎1322→ 华森 1358 →锡郎后裔失考
华升后裔失考
宁化族谱记载“柏一郎”迁居汀州,地址不详。牛岗林氏始祖相传是传万公, 若“传万公”之父亲是“柏一郎公”,则传万公的遗腹子千一郎居任屋岗,与堂 兄弟千郎、万郎同时段分居外地,就符合情理了。
牛岗林氏上源在大雪岭,宁化林氏上源也在大雪岭。大雪岭是牛岗林氏与宁化林氏的中转站,更是纪念地。牛岗林氏与宁化林氏同根同源,均为景源公后裔符合情理。客观而言,大雪岭始祖是“景源公”要比《牛岗林氏族谱》一修上接“高富公”、二修上接“子升公”的信息量大得多,可信度也大得多。
(一)[endif]景源公之上祖是谁
1.据武平湖头《林氏暨孟九郎公族谱》载七郎公上源世系:
柴守礼→柴荣→林宗训→
林朝妣蓝氏葬中堡,生子:继孙。
林宝妣赖氏葬中堡,生子:孟、武。后代未详。
林厚妣邱氏葬中堡,生子:文二、文四移丰田。
林严→林正→ 融妣巫氏生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郎居上杭、七郎居河田、八郎居濯田、九郎居中堡。
据《上杭回龙林氏族谱》记载,子升公是七郎公八代孙其为世系:
七郎 → 仕权 → 桂森 → 德安 → 福厚 →泰和 → 益才→子升
仕瓒失考 德鼎失考泰秀失考 益生→前接
德尊失考前传
2.《江右兴邑湖溪林氏重修家乘》第95 页记载,“子升公”于河田事件移居策武牛斗头,为牛斗头一世祖。该谱没有记载“子升公”或其后裔移居新桥大雪岭。可见,牛岗族谱接入“子升公”属于误接。至于七郎其他子孙是否有后人迁居大雪岭,由于七郎家族于河田事件时惨遭灭族而无从查找。据《孟九郎族谱》记载,柴守信之孙,柴福生之玄孙约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隐居于长汀河田隐名匿姓殁葬于河田。《孟九郎族谱》载葬河田的五公:
柴有贵→柴冲气→柴守仁→林(柴)贵→林臣武隐名匿姓葬河田,生子:斌
林龙车隐名匿姓葬河田,生子:令
林(柴)华→林孔目隐名匿姓葬河田,生子未详。
林(柴)积玉(生子未详)
柴守信→林(柴)德玉(生子未详)
林(柴)富→ 林正将隐名匿姓葬河田、生子未详
林(柴)天赐→林德荣→林宗(居广东程乡)
林志(外迁)
林德贵→林茂 (居潮州海阳)
柴福生→柴荣昌 → 林禄 → 林德盛→林司仓隐名匿姓葬河田。
该派系是起义首领林士弘后裔。林士弘于唐初起义失败之后,儿子兴朝、兴国为避开唐朝杀戮改为柴氏,至十二代孙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赵匡胤篡位以后,由湖北房州逃难于福州济南山复为林氏,以“济南”为堂号,举族隐居长汀河田,属于济南堂林氏。由于河田事件,林臣武、林龙车、林孔目、林正将、林司仓五公后裔不知下落。新桥牛岗、南山严婆田、河田陈坑、策武林田、大同计升、大同下东街林氏也可能是其五公后裔,但也不可排除是七郎公后裔。显而易见,若断言以上五村林氏是七郎公后裔不是明智之举。
3.据上杭白沙《八郎世系族谱》注9第63页记载,由文德八郎世系推算“景”字辈生年(代距30,胎距3。因文德公有三个夫人,故一至八郎胎距为2):
林文德→ 八郎 → 三十五郎 → 五一郎 → 达兴 → 茂清
1220 1268 1298 1328 1358 1388
茂敷
1392
茂森→景成
1425 1395
景山
1428
此派系是汀州始祖林文德居上杭的八子之后,属于九牧六房林氏,据谱分析文德八郎之“景”字辈乃明代人,大雪岭“景源公”乃宋代人。大雪岭“景源公”
比文德八郎七代孙“景成公”至少早146年。文德公派系除了“景成公”生年最早之外其余“景”字辈的生年均比“景成公”迟。由此可见,大雪岭“景源公”是文德公派系的可能性很小。
仅凭堂号寻找祖源也是不明智的。入闽始祖林禄上祖由山东济南郡迁徙南京下邳,再入闽晋安,居于今泉州泉港。其家族传承了山东济南郡之济南堂号,四世孙格公移居莆田之后改为西河堂。何况策武林田、牛斗头林氏乃真真切切的宗训公血脉,本是济南堂林氏改成了西河堂林氏。
牛岗林氏代代相传,每年春分成群结队到河田祭拜先祖。因河田事件之后,大雪岭先祖景源公为避难到河田祭祖的可能性极小,迨至三四代以后河田祖墓之中哪座是大雪岭的祖先,哪座不是大雪岭的祖先全然不得而知了。所以,凡是河田林氏祖墓都得祭扫,此在情理之中。
旧社会毫无法治可言,地方官员就是法律,草菅人命事件时有发生。河田事件就是在这样特殊时期所造成的特殊事件。河田、大雪岭二次事件导致了牛岗林氏上祖二度举族遭受灭顶之灾,祖源迷雾重重,待后人收集到足够依据之后考证。尤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西河堂林氏,还是济南堂林氏,均是林禄后裔,同血同脉,同根同源。长汀林氏无论出于何支派应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
参考族谱:
《江右兴邑湖溪林氏重修家乘》第95 页,同治九年(1870)修。参与修谱者闽粤赣三省林氏五十六房,四十四“水”字号乃长汀策武牛斗头子升公房,长汀林氏存。
《牛岗林氏族谱》2014 年修,编委主任:林发复。牛岗林氏存。
《宁化西河郡林氏族谱》2006 年修,主编:宁化林氏二十九世孙林正添存。
(图文/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