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龙归寨(龙田)村林七郎家族约三千余人丁,约宋末由长汀县(红山乡)十都小留坑迁入,迄今七百多年。其家族之庞大,后裔分布之广泛,尤其是清代蕃衍四川,由四川移居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丁口兴旺,子嗣延绵。但是因时代久远,原始族谱流失,以致族谱记载失真。故而,龙归寨祖源迷雾重重,研究该支派之祖源众望所归,势在必行。
(一)河田林七郎是什么年代人?
《上杭水铺林氏族谱》之《上杭济南堂林氏(万一郎)族谱》载,万一郎公,讳尚卿,钊公长子,生于宋哲宗丙寅年元年(1086)正月十九日子时,祖居南剑州顺昌县(延平府)小陈坑。因世变避贼偕祖母巫氏偕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移居长汀河田水口。
《上杭林氏源流谱》之《济南堂林氏起初源流由来世系谱引》(第613页),明万历四十(1612)年,林钊嗣孙林宾撰文“延祐二年(时间有误,应为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由笔者主编的《柴林宗族渊源谱》已经考证),五一郎、五二郎、钊祖之兄,七郎、八郎、九郎钊祖之弟,万一、万二、万三钊祖之子,协负太婆巫氏举家逃难出门仰天祝曰:“林氏善良不幸遇难,仰天地护佑,吾家所到之处悉皆蓄衍子孙,愿好人相逢,恶人回避,吾姓双木之遇水则生,凡遇水地名则当居焉,行至汀河田水口,或至羊角水砂岗头居焉”。
依上述“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是亲兄弟,万一、万二、万三是钊之子。万一郎生于1086年,依此推测,钊公(六郎、讳钊)则约生于公元1056年。钊公之弟七郎则约生于公元1059年、八郎约生于1062年、依据濯田口传八郎比九郎大9岁,则九郎约生于1071年。
(二)龙归寨林七郎是什么年代人?
《龙归寨林氏族谱》第88页记载,“德兴公生于明宣德丙午年(1426)九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二月廿五日酉时,享年73岁,葬于山崎岭竹子坑虎形。妣王氏细娘生于明宣德丁未年(1427)五月初二日辰时,卒于弘治四年(1491),享年65岁,葬于蜡石,人形。德安公生于明正统戊午三年(1438)七月廿九日寅时,卒于弘治十六年(1503)十月十二日未时,享年66岁,妣龚氏四十娘,生于明正统己未四年(1439)三月初七日午时,卒于明正德己巳四年(1509),享年71岁,葬濯树岗,乌鸦伏田,艮山坤向”。
上源:林七郎→曹十六郎→曹十郎→林四九郎→林仲四郎→戊孙→林德兴、林德安。
依德兴公生于明宣德丙午年(1426),德安公生于明正统戊午三年(1438),林七郎至林德兴公七代,依此推测,龙归寨林七郎约生于公元1237年。
推算过程如下(祖公名讳底下的数字为约生年,代距为30年,胎距3年):
林七郎→林十五郎
1237 1267
曹十六郎→曹十郎→曹念二郎
1270 1300 1330
林四九郎→林仲四郎→林康孙
1333 1363 1393
林戊孙→林德兴
1396 1426
林 文清 林德安
1399 1439
依本文(二)龙归寨林七郎约生于公元1237年,依本文(一)河田七郎约生于公元1059年。两者比较,河田林七郎比龙归寨林七郎约早178年。
河田七郎不是龙归寨七郎还有以下依据:
1.河田古代墓葬记载,林七郎墓葬河田圩岗子上,虎形壬山丙向。龙归寨族谱记载,林七郎墓葬遗失于河田,明显龙归寨记载有误。
2.河田林七郎夫人刘氏,龙归寨林七郎夫人曹氏。
3.河田林七郎生二子:仕权、仕瓒。龙归寨林七郎生二子:林十五郎、曹十六郎。
两个林七郎的生年不同,夫人姓氏不同,生子名讳亦不同。显然,河田林七郎与龙归寨林七郎同名不同人。《河田林姓外迁记录》之“林七郎公移长汀十都小留坑,七郎之苗裔十六郎公后移龙归寨乡住”,实属误传误载。
《四川威远林氏族谱》记载,林七郎生仕权(十五郎),仕瓒(十六郎)。仕权、仕瓒乃河田老林七郎之子。十五郎、十六郎乃龙归寨林七郎之子。此载亦是误传误载。四川威远宗亲一直强调,其族谱是祖上由长汀带出去的,族谱接系河田七郎绝对正确不可改变,其实这是理解上的族谱。祖上任何一本族谱都没有绝对的正确,我们要用理性地分析比对,当发现有误传误载,要有勇气敢于纠错。因为古时候上代人修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误传误载在所难免。
(三)由八郎生年推论孟十一郎之林大七郎是否为龙归寨林七郎?
1.孟十一郎乃濯田八郎四世孙,本文(二)推得八郎约生于1062年,以此世系推测林大七郎之生年(以每代年距为30年,胎距3年)。
林八郎→林广
1062 1092
林海→林泰仙→林伯八郎 → 林孟九郎
1095 1125 1155 1185
林孟十郎
1188
林孟十一郎→林大七郎
1191 1221
据八郎约生于1062年,推理大七郎约1221年。此推理,比本文(二)据德安公生年往前推算七郎约生于1237年,相差16年,比河田七郎生年相差178年。
(四)依据《湖沛族谱》记载,龙归寨七郎约生于哪一年?
《林氏孟十一郎族谱湖背(湖沛)茂华公分谱》老谱记载:“我祖孟十一郎兄弟贫富不均,因争猪栏基址,兄弟阋墙致生咒怨,失言捐为寺观。于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同时从中堡远富村资福寺出发外迁。孟九郎迁湖头开基,孟十郎迁冷水开基,孟十一郎迁长汀小留坑开基,若干年后移往签坑、垇上,后又迁徙至大禾乡帽布村的上罗坑自然村,至其九世孙茂华公于明朝宣宗宣德元年(1426)迁徙湖背开基”。
兄弟外迁乃因贫富不均,争夺猪栏地基,此时可能兄弟三人均已有家室儿女,且各自为家,才能构成兄弟贫富不均而争夺猪栏地基之条件。若孟十一郎外出时约50岁,则孟十一郎约(1259—50)=1209生年。依此推测,孟十一郎外出时,儿子大七郎约为20岁,推测之大七郎约生于1209+30=1239年。按此推理,比依据德安公生年往前推所得出的龙归寨七郎约生于1237年,之相差2年。
依上述推测,龙归寨七郎与河田之七郎生年离得远,与孟十一郎之大七郎离得近。可见,龙归寨2013年修的祖谱接系濯田八郎派系还是有依据的。不过,诸如林十五郎明建文四年外出、七郎墓葬遗失于河田没有经过详实考证而已。
(五)龙归寨七郎是否为河田益生公之子?
1.据《上杭回龙林氏族谱》记载,七郎派下世系:
七郎→仕权→桂森→德安→福厚→泰和→益才→子升(牛斗头开基)
德鼎 泰秀 益生→前传
德尊 前接
佚名→伯十郎→友祥→子清
子秀
七祥→应茂
元甫
2.据《江佑兴邑湖溪林氏重修谱》(清同治九年1870)第166、页记载七郎世系:
七郎→仕权→桂森→德安→福厚→泰和→益才→子升(牛斗头开基)
德鼎 泰秀 益生→前传→富
德尊 盛→景春
福春
前接失考
依据《江佑闽粤赣三省合修谱》、《牛斗头林氏族谱》、《上杭回龙族谱》均记载,益生仅二子:前接、前传无生七郎之记载。龙归寨93年谱记载,益生公生三子:前接、前传、七郎。或是当时林富保等宗长错将当时柴林各支系分布,当成了河田事件时迁出四十多房,而进行了虚接。
(六)龙归寨林氏何时开基
《龙归寨林氏族谱》明末谱载:七郎公配曹氏生二子:林十五郎、曹十六。林十五郎配蒋氏,生五子,怀疑祖墓重修有损后人,于明建文四年(1402 )五子不过数日而亡其三,如是愤恨出走,不知下落。长子林十五郎父子出走,林姓考妣尽行俱失矣。故曹十六郎之子曹十郎生二子:念二郎承曹姓,四九郎承林姓。
龙归寨始祖是曹十六郎。曹十六郎之子曹十郎葬于十都小留坑附近冲天蜡烛形。龙归寨林国琛宗长所言,族人每年回十都小留坑扫墓,此信息说明林十五郎、曹十六郎兄弟之父林七郎或在小留坑居住。若林七郎20岁居住于小留坑,时间则约为公元1237+20=1257年。若林十六郎40岁开基于龙归寨,则开基时间约公元1237+30+40=1307年。这比明朝建文四年(1402)林十五郎外出时间早了95年。曹十六郎于龙归寨开基时年岁越小,则开基时间越早,反之,开基时年岁越大,则开基时间越迟。也就是说,林十五郎外出的时间或约为公元1307年。则,林七郎、林十五郎父子均为南宋时人。
那么,林十五郎于1402年外出,与德兴公生于1426年、德安生于1438年,二者记载那个可信度高呢?余以为林十五郎外出时间记载有传说之可能,而德兴公妣氏之生卒年、德安公妣氏之生卒年记载详实,可信度相对比较高。当然,龙归寨林七郎约生于1237年的可信度亦相对比较可靠。
依据德安、德兴公之生年推算林十五郎约生于1267年,约40岁出走,时间大致为1307年。则曹十六郎于龙归寨开基时间大致为1309年。此推理与小留坑重修祖墓有损后人,兄弟由此迁出小留坑符合情理。
依上述分析,龙归寨林七郎与河田之七郎离得远,与孟十一郎之大七郎离得近,还具备了以下6个条件:
(1)孟十一郎偕儿女迁居长汀十都小留坑,龙归寨林七郎亦居住于长汀十都小留坑。垇上林氏、洋门前林氏、湖沛林氏均由小留坑迁出。五者居住地相符。
(2)龙归寨林七郎于小留坑开基时间是龙归寨林七郎生年加上林七郎约20岁时从资福寺外迁:1237+20=1257年,龙归寨林七郎于小留坑开基时间与孟十一郎1259年由中堡资福寺移居小留坑,二者时间基本相符(仅相差2年)。
(3)笔者咨询了濯田八郎原理事会会长林亮、龙归寨林国琛。两位宗长言说,龙归寨林氏没有和濯田林氏一同上山祭扫祖宗墓地习俗。
(4)《孟九公族谱》第18页记载着一文合同,主要内容是海公后裔路遥,出资银圆四十,立字为据,祭祖时海公上下代墓地祭祀以濯田为主。此记载证实了林亮老会长记忆的正确性。这份合同正好证明了龙归寨林氏、垇上林氏、湖沛林氏、洋门前林氏历来没有到濯田林氏一同祭祖的原因所在。
(5)据垇上林福州宗长、龙归寨林国琛宗长所述:龙归寨先祖将葬于小刘坑附近的祖婆墓地偷移葬于龙归寨。这座墓地乃垇上林氏、洋门前林氏所共有。古时候,龙归寨、垇上、洋门前林氏具有共同祭祖的习惯。因龙归寨偷移祖婆墓地之事,恼怒了垇上、洋门前林氏,以致三地家族断绝了共同祭祖活动。由此是否可推理,龙归寨林氏亦是孟十一郎血脉,濯田八郎公之后裔。龙归寨、垇上、洋门前、湖沛林氏乃同根同源。
垇上、洋门前林氏之前亦没有与濯田林氏共同祭祖。从《濯田林氏族谱》问世之后,垇上、洋门前林氏才开始每年到濯田参加祭祖。这或许林富保宗长,主修《濯田林氏族谱》时候,没有将龙归寨归入八郎派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柴林各地四十多房分布》的记载,当成了河田事件时,河田林氏逃出四十多房了。
(七)被移葬的祖婆何许人氏?
被移居之祖婆何姓氏?推测之,此墓地若是龙归寨林七郎、曹十六郎、曹十郎之妣,则与垇上、洋门前林氏没有太大的关系。垇上、洋门前林氏没有必要因此事与龙归寨纠结。若是林大七郎之妣连氏、吴氏(湖沛谱记载,林大七郎之妣连氏、吴氏),与龙归寨林氏没有太大的关系,移葬的可能性很小,因龙归寨林七郎之妣是曹姓。若此墓地是孟十一郎之妣,那就与垇上、洋门前林氏具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了。因为,垇上、洋门前林氏的祖婆墓地被无端移葬,因恼怒导致断绝与龙归寨林氏共同祭祖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见,垇上与龙归寨同属一个祖婆。
依据上述推测,龙归寨之林七郎公与湖沛孟十一郎之子大七郎公乃同一人的可能性很大,龙归寨之林七郎公属于濯田八郎的后裔可能性亦很大。但是因历史久远,直接证据缺失,有迨找到更为有力的证据研讨之。
存疑:
(1)龙归寨七郎曹夫人生子:林十五郎,曹十六郎。何为解释?依据《濯田林氏族谱》记载、武平孟十一郎后裔林锦贵宗长介绍,大七郎配连、吴氏,生子文五、文六。依据《龙归寨林氏族谱》林七郎妣曹氏,生二子:林十五郎、曹十六郎。林七郎之夫人姓氏不对,生子也不对。作何解释?或许,大七郎在原居地武平资福寺已配了夫人连氏、吴氏,迁长汀十都小留坑再配曹氏。也许这样尚且能解释得通。
(2)龙归寨林氏原居住地在长汀十都小留坑、垇上,每年都有回小留坑扫墓。孟十一郎湖沛林氏族谱记载,孟十一郎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正月初六与其兄孟九郎、孟十郎兄弟三人同时舍弃家业,挈家从武平中堡远富村资福寺迁出。孟十一郎迁往长汀十都小留坑,不久迁签坑,继而又迁至帽布上罗坑。小留坑、签坑、垇上乃长汀红山之不同的自然村,其间相隔颇近。孟十一郎家族在此生活的可能性很大。十都小留坑、垇上、洋门前、武平大禾湖沛林氏都认为孟十一郎是共同之祖宗,至今尚有共同祭祖。但是,垇上的墓地和神牌位是林十三郎,不是孟十一郎,这又作何解释?
(3)《湖背(湖沛)茂华公分谱》记载世系传承不明,从孟十一公二世“大七、大八”生子:文五、文六,至九世“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父子传承不清。大七公到底是否有儿子,若有,“文五、文六”哪个是大七公的儿子不得而知。若大七公有儿子又为什么娶妻曹姓?
(4)据了解,龙归寨林氏与湖沛林氏从来没有共同祭祖的习惯,若龙归寨七郎与孟十一郎之子的大七郎公是同一人,为什么两家没有共同祭祖?是否因为当初的家庭矛盾而导致了两家的子孙后代不相往来,以致几百年之后祖源不清?此信息两家族谱均无记载,或将成为千古之谜。
龙归寨林七郎不是河田益生公之后裔的重要证据:
(一)关于河田池坊坪益生公墓碑文落款“裔孙”:伯八郎、伯十郎、仲四郎、永宗、永仁、广端、永清、太七郎、子兴(升)、三七郎、寿荣同立是否证明益生公是仲四郎之支系上祖。上杭先贤林义椿在《上杭林氏源流谱》第857页之《关于回龙伯十郎公主要问题暨河田池坊坪益生公墓碑落款中署名者是否其世系裔孙考证资料》具有考证文章。余将其考证十一位祖公派系转摘并简述:
濯田八郎后裔:八郎—海公—泰仙—伯八郎—孟十一郎—太(大)七郎—十六郎—十郎—四九郎—仲四郎。
上杭万一郎后裔:万一郎—三十九郎—子禄—万崇—永仁、永义、广端。
上杭才溪千三郎后裔:九郎—四十郎—念七郎—千三郎—永清。
上杭官庄九郎后裔:九郎—四十郎—念三郎—杏芳—六生、七生、八生、九生。九生迁官庄改名三七郎。
上杭回龙河田七郎之裔伯十郎。
永宗属长汀策武林田祖、子兴(升)属策武牛斗头祖。寿荣没有查到祖源。
综上所述,这十一位祖公来自于不同的支派,无上下辈分关系,没有直系血缘关系,不是益生公裔孙。
林义椿宗长,上杭万一郎后裔,已故。公秉性客观、公正,研究林氏文化科学、笃实,为上杭全县林氏各派系编制了众多族谱。《上杭林姓各世系开基祖源流谱》,综合了上杭各乡镇西河、济南两郡林氏各世系先祖择地立籍、安居警衍生息,以及下属数代子孙迁居寻求发展的概况,晨现了上杭林姓先祖源远流长,开天辟地,艰苦创业的一幅幅卷,为林姓族人后辈弘扬祖德,建功文业,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增强初步共识。公集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上杭林氏文化之研究。其常常邀请上杭各地梓叔们一起深入荒山野岭,实地拍摄先祖的遗址,祠堂、墓地,甚至倒塌了的祠址、坟址也没有放过。征集资料编写族谱之时尽力于科学客观地考证,深入城乡,多次邀请当地梓叔、家先生座谈,采访,查找各地族谱、家谱,询问知情者倾听长辈们的意见,逐段摸清核实各世系的来龙去脉,共同考究,解决世系发展中的疑点,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深为各地宗亲之赞许,为闽西林氏文化研究树立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二)汀武杭多地族谱转载四十多房外迁支派,都以为是河田事件外迁的,这是理解上的误区。这是柴林分居各地的支派记录,并不是由于河田事件外迁的。有些支派修谱转抄时变了味,成了河田事件外逃四十多房的记载,纯属以讹传讹。古代交通信息封闭、修谱信息封闭,同祖源不同支派的族谱信息也封闭,认为一旦泄露家谱就是对祖宗不敬,宗亲可以往来,但是族谱绝对不可交流。如武平中堡库背与武平川坊均为柴林九郎公后裔。同为清朝修撰的中堡族谱与川坊族谱之祖源却不同,如此固步自封思想大有所在,根深蒂固,流传至今。其导致同一家族的不同支派族谱上源各异。
参据:《孟九郎族谱》(明谱)
《龙归寨林氏族谱》(93年谱,手抄本)
《濯田林氏族谱》(清谱)
《上杭回龙林氏族谱》(现代修)
《林氏孟十一郎族谱湖背(湖沛)茂华公分谱》(清谱)
(文/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