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实践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短短两天的培训活动,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由魏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鱼利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史春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其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一年级的这节《青蛙写诗》。
史老师一年级的识字课用一个词语来定位,我想“扎实”再合适不过,当然课堂上流露出的还有自然的教态,标准的课堂用语,以及“含情脉脉”的语调。
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创作出一首妙趣横生的小诗,而它的朋友们小蝌蚪、圆泡泡、小水珠都来给青蛙做标点符号。本课史老师确定了明确的识字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生字,逐一落实目标,采取的手段扎实可行。
在《青蛙写诗》这堂课上,史老师将生字的教学分成了两部分。首先是挑出了典型的会意字“雨”,利用看图识字,分别出示了下雨时小水滴的图片,让我们的眼睛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生字的结构和图片的相似点,“雨”里面有四点就是四颗小水滴。接着,她又让学生用“雨”口头组词辅助记忆,如“下雨”、“雨伞”、“雨点”等,这个识字的过程真的是妙趣横生,快乐无比。
在认识标点符号的时候,史老师用实物图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逗号”是小蝌蚪,“句号”是水泡泡,“省略号”一串水滴或者它更像一串糖葫芦,在有趣的图文对照下,学生极容易把握知识点。
在这堂课上,史老师给我们成功示范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有结合图片形象记忆的,有口头组词辅助记忆的,有结合句子语境记忆的,还有联系生活场景记忆的等等。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大胆应用这些方法,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我觉得史老师的这些课堂花絮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一、教学语言贴近地面,学生容易接受,整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独白,没有华美的过渡,有的只是四两拨千斤的只言片语。如在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蝌蚪要给青蛙做逗号”这一个问题时,教师巧妙的利用板书化难为易。一边是写着蝌蚪二字的蝌蚪图,另一边对应的是汉字“逗号”和标点逗号。史老师说:“小蝌蚪为什么这么自信要给青蛙当小逗号呢?”学生看到黑板上直观的板书,说:“因为蝌蚪像个小逗号。”
二、课件和教具设计精巧
史老师教低年级是非常有经验的,她设计的课件充满童趣。尤其是以青蛙为主图的课件,以及“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实物教具设计尤其巧妙。教具的标点符号是活的,可以任意挪来挪去,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
课件设计也不啰嗦,完全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字迹清晰不花哨,每一次课件的呈现都给学生带来惊喜。
三、评价语言体现智慧
学生大声叫老师想要回答问题时,史老师说“你叫我,我不叫你。”学生听课有点不认真的时候,她说“谁听得认真就有第二次机会。”
正向的积极的课堂评价充满力量,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在史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这促使我对教学有更多的思考和领悟。